第48章 铁骨下的暖巢

四合院局外人 高夫 1325 字 5个月前

1983年夏末,五角场11号老洋房的爬山虎郁郁葱葱,终于掩去了前年严冬留下的枯痕。

三线建设走上正轨后,肖镇向组织申请回归科研和带了四名博士生傅聪、杨越生、文杰还有个小家伙杨洋,杨洋是肖镇自己去西工大“挖”过来的天才宝贝。

去年下半年开始肖镇将工作重心重新转向科研后,就只带了这四名博士生,担任肖镇机要秘书很多年的秦明都知道肖镇这家伙特别喜欢从西工大挖过来的天赋型选手杨洋。

肖镇已经在自己买的这座老洋房里住了半年时间了,秦明还不理解除了去金陵国家生物实验室研究“月冰”活性因子人工量产培育课题外,肖镇竟然发型了复旦大学的讲学邀请。

秦明当然不知道,复旦可是肖镇上一世的母校。

所以这一世忙完大事,当了近30年骡子的肖镇准备放慢人生进度条,好好体验科研和教书匠乐趣。

肖镇也就选择了复旦、金陵航空航天大学和京城的国防理工大学,有时候也会去这一世的母校华清大学给“肖班”的天才们上上课。

对于习惯到处跑的肖镇来说反正出行都有公务机,不要太方便。

这座见证过无数风暴的老洋房,在肖镇“毒性”蔓延全国三线厂的两年间,也悄然经历着属于自己的“家庭搬迁”与“技术升级”。

国际仲裁庭上那件染着陈启仁“见面礼”咖啡渍与无形血气的白风衣,被李小云仔细收进了樟木箱的最底层。

肖镇那件在雪原救人时撕裂、浸透赵建国鲜血的将官服放在一起。

它们像两枚沉甸甸的勋章,记录着两位同事在各自战场上的生死时速。

书房彻夜不熄的灯光取代了指挥中心屏幕的幽蓝,咖啡香驱散了电子设备过载的焦糊味。

案卷堆积如山,键盘敲击声是她新的战鼓。

肖镇深夜归来,常能看见在副楼这位林姑娘助理伏案的身影,肩头披着自己老婆李小云硬塞过去的旧军毯。

他们的交流,常是碎片化的卫星电话和餐桌上的只言片语。

“江城基地的出口合同,条款要卡死,特别是知识产权归属…”

“知道了,老狐狸们那套我熟。黔东南技校那个专利转化案…”

“让兴业投行的人去谈,他们有经验。对了,你家大财主承勋周末带郁珊回来吃饭。”

“好,我让阿姨加个糖醋排骨,郁珊爱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