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京城秋意渐浓,国庆长假的欢腾气氛尚未完全消散。
十月九日下午,京城国际机场T3航站楼却呈现出比假期更加热闹非凡的景象。
国际到达厅内人潮涌动,上千名粉丝手持标语和鲜花,翘首以盼地望着出口方向。
数十家媒体的长枪短炮早已架设就位,机场安保人员不得不拉起隔离带,维持着秩序。
航站楼外,通往机场的高速公路出现了罕见的拥堵。
一辆黑色天枢轿车内,肖镇看着前方停滞不前的车流,无奈地摇头笑道:"这阵势,比接待外宾还要隆重。"
身旁的陈雪茹优雅地整理着衣襟,温和回应:"咱们铭星现在可是全民偶像了。这孩子一举成名,倒是给京城交通出了个难题。"
后排的李小云既骄傲又担忧地说:"老头,一会儿人那么多,铭星会不会不适应?他才十五岁,这么大的场面..."
"放心吧,"肖镇拍拍儿媳的手,"铭星比我们想象的要沉稳得多。这也是他必须适应的成长过程。"
同样当日从渝州赶回京城汇报的肖承功和覃晶晶夫妇看着去往机场的另一边拥堵堪都不知道这是为了啥。
肖铭星他爹即将在两天后从渝州市委负责人调任魔都担任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掌舵者。
就在肖铭星回国的前一天,国内媒体已经掀起了一场空前的"铭星风暴"。
《群众日报》头版刊登了肖铭星亚运会夺冠的大幅照片,配以醒目标题:"华夏速度,少年华夏梦"。
主编亲自执笔的评论写道:"15岁的肖铭星用9秒70的成绩向世界展示了华夏速度,更以他的谦逊、勤奋和爱国情怀,展现了华夏年轻一代的精神风貌。"
新华社发布的长篇通讯《少年强则华夏强》,详细报道了肖铭星的成长经历。
记者耗时一周深入采访,挖掘出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肖铭星每天六点起床训练,却从未耽误学业;他对待教练的指导总是虚心接受;甚至在比赛前夕,还在温习大学物理课程。
央视《新闻联播》用破天荒的5分钟时长报道肖铭星的成长事迹。
主持人字正腔圆地评论:"肖铭星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华夏体育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的必然结果。
他的成长轨迹,完美诠释了华夏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的正确性。"
就连一向严肃的《光明日报》也以"新时代的青年偶像应该是什么样子"为题,开辟专版讨论肖铭星现象。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肖铭星代表了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新时代青年形象。
互联网上,对肖铭星的追捧更是达到了白热化程度。
微博热搜前十中,有六条与肖铭星相关:#肖铭星破纪录#、#肖铭星9秒70#、#肖铭星华清硕博#、#肖铭星回国#、#星光接机#、#肖铭星同款跑鞋#。
其中#肖铭星9秒70#的话题阅读量在24小时内突破20亿,创下微博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