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发动机的性能也提高了不少,用同样多的燃料能飞得更远。
在缩小产品体积、降低成本上,大家也想出了不少实用的办法,东西越做越小,花的钱也越来越少。
不过肖镇明白,这些成绩只是开了个头。后面还有很多难题等着解决,比如怎么让多弹头更精准地打到目标,怎么让发射系统在复杂环境里稳定工作。
但他一点不担心,他总跟大伙儿说:“只要咱们拧成一股绳,踏踏实实干,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他心里清楚,他们做的东西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再难也要咬牙坚持。
在大西北的风沙里,肖镇和团队就像沙漠里的胡杨树,不管环境多恶劣,都稳稳扎根在这里。
他们白天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改方案,晚上加班算数据、写报告,用自己的努力为国家打造可靠的“保护伞”。
他们的故事,以后一定会被更多人知道,鼓励着更多科研工作者为了国家的发展,不怕困难,一直向前冲。
在紧张的科研工作之余,肖镇总是格外关注团队里年轻学生们的状态。
每当夜幕降临,大草原的风裹挟着细沙掠过基地,他就会把大家召集到简易搭建的露天场地,围坐在噼啪作响的篝火旁。
“看到你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计算痕迹,我就想起自己刚入行的时候。”
肖镇拨弄着篝火,火星窜向星空,“那时候我和你们一样,面对难题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但每一次突破都比吃到蜜还甜。
咱们现在做的可是国家的‘镇国神器’,每一个数据、每一次尝试,都在为这片土地筑起钢铁长城。”
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的年轻学生有些气馁地开口:“肖老师,壳体材料的实验又失败了,我是不是不适合搞科研……”
肖镇走到他身边,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失败?我抽屉里锁着的实验报告,摞起来比你还高!
当年秦老师带着人做冷发射实验,光是点火失败的记录就写满了三个本子。”
他指着不远处实验室亮着的灯光,“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在沙漠里扎根吗?
因为这里容不得半点虚假,每一次失败都是老天爷在给我们出题,答出来了,就是世界顶级的答案!”
另一个女生小声提问:“可成本控制的方案试了那么多,还是降不下来……”
“好问题!”肖镇眼睛一亮,捡起一根树枝在沙地上画起简图,“当年我们造第一套集成电路的时候,光是成本就超支了三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后来怎么办?我们把电路系统改了重新反复蚀刻,只到找到最好的一版,有时候科研就是这么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