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星饶暗流

似乎是感受到了陆云峥那带着审视与评估意味的视线凝视,一直眼观鼻、鼻观心的蒋熹,猛然转过头,一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眸,毫无避讳地迎上了陆云峥的目光。四目相对,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火花迸溅。陆云峥微微一怔,随即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弧度,那是属于高阶修士对“凡人”武夫的一种居高临下的、带着些许不屑的笑意,虽未宣之于口,但眼神已然传递得清清楚楚:“呵,不过一介武夫罢了。即便你修成了金身,气血旺盛,力能拔山,终究寿元有限,不得长生,还是个挣扎在红尘中的凡人罢了,如何能与吾等追寻天道的修仙之人相提并论?”

蒋熹目光冰冷,与陆云峥对视仅一瞬,便冷冷地转回头去,不再看他。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道目光中蕴含的轻视,心中一股郁气凝结,却无从发作。他拿起面前案几上的玉杯,看了一眼对面那三名同样身着戎装、修为约在金刚境界的星饶城武将。那三名武将感受到他的目光,虽因修为差距而有些拘谨,但还是带着对同袍的敬意,遥遥举杯示意。蒋熹面无表情,亦举起手中酒杯,隔空与三人微微一碰,算是回礼,随即仰头将杯中灵酿一饮而尽。

酒液甘醇,落入腹中却化不开他心中的那份憋闷与不适。对于他这等心高气傲的武夫而言,与这些惯常高高在上、视武夫为“莽夫”、“断头路”的修士同桌饮酒,本就是一件极其不自在的事情。这些修仙者,总是自诩超凡脱俗,看不起如他这般依靠打磨肉身、锤炼一口真气的武夫,认为这是下乘之道,是未有仙缘的无奈选择。此刻,他不由得想起爷爷曾多次感慨的话语:“那些修士啊,真该被拉到帝国最前线,去亲身经历一番与北方妖族、魔族血肉横飞的厮杀!否则,他们永远不会明白,武夫之道,绝非他们想象的那般不堪!武夫守护家国的脊梁,一点也不比他们弯!”

而从对面那三名星饶城武将身上,蒋熹更是看得分明。这三人虽也是武将,但气息与城主陆云峥之间,明显隔着一层无形的壁障,显然并未真正受到这位陆城主的重用与信任。若非炎阳国律法明文规定,一座边境大城必须设有文武官员体系,共同维持城市运转、处理各项军政要务,依着陆云峥那等独断专行、追求绝对掌控的性子,恐怕早就想废除这套在他看来冗杂低效的官吏制度,不如他一人乾纲独断,以力服人。否则,百年便要换一批“凡人”官吏,于他漫长寿命而言,实在是聒噪且烦扰。

蒋熹默然将壶中清冽的灵酿再次斟满酒杯,目光低垂,看着杯中荡漾的琥珀色液影,思绪却飘回了京都那座演武场风沙扑面的老宅。爷爷,那位同样一生浸淫武道,最终在金身境巅峰徘徊数十年不得寸进,却依旧脊梁挺直的老者,的音容笑貌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熹儿啊,” 爷爷那苍老却依旧洪亮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响起,“你别听那些个自诩高贵的官宦子弟或是宗门修士瞎嚼舌根!什么武夫是断头路,没前途?说什么武夫下贱,是短命鬼,活该被修士驱使?那都是他们愚昧无知,坐井观天!他们哪里知道,武夫之上的‘武道’,究竟是何种光景,何种波澜壮阔!”

爷爷说到激动处,总会用力拍打着他的肩膀,那双布满老茧却温暖有力的大手,传递着不容置疑的信念:“爷爷我年轻时候,曾随军远征北境雪原,在一次绝境中,亲眼见过!那不是传说,是真的!那是修士所谓的长生大道都无法睥睨的……一种……一种……” 爷爷似乎词穷,难以用言语准确描述,最终只是重重一叹,眼中闪烁着憧憬与遗憾交织的光芒,“反正,那是一种超越了肉身极限,触及天地本源力量的境界!爷爷说不清楚,也说不上来,反正,你慢慢去看吧,去走你自己的路!总有一天,你会看到的!”

“武道的光景……” 蒋熹在心中默念着这四个字,将杯中酒再次一饮而尽。冰凉的酒液顺着喉咙滑下,却仿佛点燃了他胸腔中一直压抑着的一团火,一团炽热、勇猛、不甘不屈的火焰!这团火,是对爷爷口中那神秘“武道”的无尽向往,是对那些轻视武夫之道的修士的无声抗争,更是支撑他在这条被视为“崎岖小道”上不断前行的根本动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紧紧握住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感受着体内那奔腾如大江大河的磅礴气血与凝练的罡气。“总有一天,我会亲眼去看看,爷爷所说的武道之境,究竟是何等模样!” 这个信念,如同最坚硬的基石,牢牢夯在他的心底。

就在城主府内推杯换盏,各方势力于言辞机锋间暗流涌动之际,远在星辰沙漠深处,那片被死亡瘴气笼罩的沙谷边缘,另一场隐秘的行动正在夜幕下悄然进行。

茫茫星辉之下,无垠的沙海仿佛凝固的波涛,呈现出一种冷硬的银灰色。而在那片被称为“瘴气沙谷”的巨大裂谷边缘,浓郁的、呈现出灰绿甚至墨黑色的瘴气,如同拥有生命的活物,在谷中翻滚、流淌,将月光与星光都扭曲、吞噬,使得谷内常年笼罩在一种诡谲而危险的昏暗之中。

一道窈窕的倩影,此刻正悄然穿梭于弥漫的瘴气边缘。她身着便于行动的沙漠旅人服饰,颜色与黄沙相近,面容经过巧妙的改换,不再是原本楚林那略带沧桑的俊朗,而是变成了一张略显瘦削、带着几分风霜之色,却依旧能看出清秀轮廓的中年女子面容。正是改换身形容貌,化名为“月黎”的楚林。

她手中捏着一张散发着柔和金光的符箓——高阶“避瘴符”。符箓之力在她周身形成一道淡金色的光晕,将侵袭而来的毒瘴稳稳排开尺许距离。凭借着这张珍贵符箓,月黎步履轻盈而迅捷,如同沙漠中的夜行狐,精准地避开地面上不时出现的毒虫巢穴与流沙陷阱,朝着瘴气深处那片依稀有着阵法光芒透出的区域——百毒崖,疾行而去。

在弥漫的毒瘴中穿行了约莫数里崎岖路程,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巨大的、呈半透明青色的阵法光罩,如同一个倒扣的巨碗,硬生生在这片死亡之谷中撑起了一片相对安全的区域。光罩之上,符文流转,灵光闪烁,牢牢抵御着外界瘴气的侵蚀。光罩底部,开设着一座可供人车进出的门户,由厚重的青光凝聚而成,两侧有修士守卫。

此刻,这门户处竟是颇为热闹。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有驾驭着驯服沙兽拉动的货车,满载着各种物资进出;有身着各色服饰、气息各异的修士,或独行,或结队,神情或警惕,或兴奋,或疲惫,穿梭于那青色光门内外。月黎甚至还看到两名身着沙漠土黄色特色服饰、面容带着楼兰族特有纹饰的族人,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欣喜与期待,低声交谈着,快步走进了光门之内。

月黎不动声色,混在人群中,跟随着那两名楼兰族人的脚步,来到了光门前。守卫门户的是两名身穿星饶城四大家族联合服饰的修士,修为在灵玄境界左右。他们只是随意地扫视着进出的人群,对于月黎这般独自一人的散修模样的人,并未过多盘查,只是例行公事般地看了一眼她,便挥手放行。

月黎一步踏入光门,仿佛穿过了一层微凉的水幕,周遭环境瞬间变换。震耳欲聋的喧嚣声、各种混杂的气息扑面而来。阵法之内,经过数月的发展,在四大家族投入大量资源,尤其是聘请了擅长机关建造的墨家修士进行改造后,此地已然从一片险地,演变成了一个初具规模、功能齐全的临时城镇。

方圆十五里的范围皆被笼罩在避瘴阵法中,头顶不再是令人窒息的毒瘴,而是清晰的夜空与稀疏的星辰。脚下是平整过的土地,铺设着就地取材的青石板,形成了纵横交错的街道。街道两旁,则是大大小小、风格不一的房屋建筑,有原木搭建的简陋棚屋,也有以土石法术垒砌的坚实石屋,甚至还有一些明显是预制好的、带着明显商会标记的移动法器屋舍。

更令月黎有些讶异的是,她竟然在一条主街的显眼处,看到了一间装潢颇为气派的三层酒楼,悬挂的招牌上,龙飞凤舞地写着“醉仙楼”三个大字。月黎一看便知,这定然又是那炎阳国境内,势力遍布各大城池、以商贸起家的李氏商号的手笔。李氏老祖,据传乃是那位曾写下“大河之水天上来”千古名句、诗酒风流亦剑术通玄的李剑仙的后人。那位李剑仙,传说其修为曾臻至化神境界巅峰,甚至触摸到了准神灵级别的门槛,可惜在一次试图飞升仙界时,不幸陨落,空留传说。不过,这些陈年旧事,与眼下无关,月黎只是略一思忖,便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处。

月黎并未在那些酒楼客栈区域过多停留,她穿过略显拥挤的主街,拐入了一条更为喧闹、人气也更旺的街道。这条街道两侧,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数百个临时摊位,构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集市。各色人等在此聚集,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低声交谈声混杂在一起,充满了市井的活力,却也弥漫着沙漠冒险特有的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氛围。

一个个摊位后面,是身着各式服饰、来自不同地域的修士。他们大多风尘仆仆,身上带着沙漠与厮杀留下的痕迹。摊位上兜售的物品也五花八门,多以瘴气沙谷中的特产为主:有颜色艳丽却蕴含剧毒的毒草,有如“鬼面灵草”、“紫烟鬼草”;有各种毒虫的尸体或活体,如尾钩幽光闪烁的毒蝎、百足赤红的蜈蚣;有的甚至直接售卖以这些毒物为主材炼制的“毒丹”,丹药品相不一,但无一例外都散发着令人心悸的阴寒气息。而那些售卖毒丹的修士,每一个周身都隐隐萦绕着一股尚未完全褪去的血腥气与煞气,显然是不久前才经历过生死搏杀,战利品还带着硝烟的味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