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俺听着!”郑卫国坐直了身体。
“第一,合作社统购统销。屯里各家的山货,想参与的,必须由合作社按质论价,统一收购、挑选、包装,再交给你运出去卖。不能谁想卖谁卖,乱了市场,也容易让人压价。”
“中!就该这样!零散着卖,成不了气候!”
“第二,账目公开。你那边卖了多少钱,换了啥东西,每一笔,合作社都要详细记账,定期向全屯老少爷们儿公示。咱们合作,图的是长远,透明才能让人放心。”
“没问题!俺老郑要是贪了一分钱,天打五雷轰!”郑卫国拍着胸脯保证。
“第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曹大林看着郑卫国的眼睛,“海上行船,风险大。万一,我是说万一,遇上风浪,货损了,这损失,不能让你一个人扛。咱们之前说好的三七开,你承担七成,合作社承担三成。当然,赚了钱,也按这个比例分。这次带来的海货,也算在合作里,由合作社统一处理,利润同样按比例分配。”
听到这话,郑卫国愣住了。他跑船多年,跟人合伙,多是想着怎么多占便宜,少担风险,像曹大林这样主动提出分担风险、并且将带来的海货也纳入合作范围的,他还是头一遭遇到。他喉咙有些发堵,看着曹大林那清澈而坚定的眼神,重重地一点头,声音有些沙哑:“好!曹支书!就冲你这份公道和担当,俺老郑这条船,以后就是咱草北屯的船!咱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好!”曹大林端起面前的搪瓷缸子,以茶代酒,“那这事,就这么定了!为了咱们这山海之路,为了今后的合作,以茶代酒,干一个!”
“干!”
郑卫国也端起缸子,两人重重一碰,发出清脆的响声。曹德海和老会计脸上也露出了欣慰和激动的笑容。
合作协议初步达成,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老会计和郑卫国带来的一个略懂文墨的船员,开始仔细核对账目,拟定更详细的合作条款。曹大林则立刻召集合作社骨干,开始布置下一批山货的收购、加工和准备工作。
草北屯再次忙碌起来,但这次的忙碌,带着与建设参园时不同的、充满商业气息的活力。晒场上,铺开了大片大片的蘑菇、木耳进行晾晒;仓库里,妇女们围坐在一起,仔细地筛选、分级着松子和榛子;男人们则开始上山,按照郑卫国提供的清单,采集那些以往不被重视的山野菜……
郑卫国带来的那些海货,除了分给社员们尝鲜的,其余部分由合作社统一保管。老会计根据市场价格和稀缺程度,制定了内部兑换和外部销售的方案。社员们可以用工分或者现金,低价兑换这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海味,改善伙食;多余的,则由刘二愣子等人负责,运到公社和县城的集市上去试销,换取现金购买合作社需要的农药、化肥等物资。
“山海联运”这盘大棋,在曹大林和郑卫国这两位性格迥异却同样诚信担当的带头人推动下,终于落下了第一颗实实在在的棋子。草北屯的未来,仿佛随着那艘“辽渔二号”带来的海风与财富,驶向了一片更加广阔而充满希望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