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技术攻关

“山海联运”带来的喜悦和忙碌尚未完全沉淀,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便如同夏日里毫无征兆的冰雹,狠狠砸在了草北屯刚刚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参园上。

最先发现不对劲的是曲小梅。那日清晨,她像往常一样,天蒙蒙亮就来到了池床参区,准备进行例行的巡视和记录。露水打湿了她的裤脚,晨雾尚未散尽,参苗们本该在晨曦中舒展着嫩绿的叶片。然而,当她走到中间几排参床时,脚步猛地顿住了,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

只见那几排原本长势喜人的参苗,靠近根部的茎秆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块块不规则的、湿漉漉的褐色斑点!那斑点在翠绿的茎秆上显得格外刺眼,边缘模糊,像是被脏水浸染过,有的叶片也开始发黄、萎蔫,失去了往日的精神头。

“这……这是咋了?”曲小梅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蹲下身,小心翼翼地用手指触碰了一下那褐色斑点,指尖传来一种不正常的软腻感。她心里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笼罩了她。

她立刻起身,快步在其他参床间穿梭检查。情况比她想象的更糟!不止中间几排,靠近边缘、地势稍低的一些参床上,也零星出现了类似的症状!虽然大部分参苗还保持着健康,但这蔓延的趋势,足以让人心惊胆战!

“曹支书!德海叔!不好了!参苗……参苗出毛病了!”曲小梅再也顾不上其他,带着哭腔,一路小跑着冲回了合作社院子,声音里的惊恐瞬间惊动了所有人。

曹大林正在和郑队长商量下一批山货发货的细节,闻声脸色一变,扔下手中的单据就冲了出去。曹德海、老会计、刘二愣子等人也紧随其后。

当众人赶到参园,看到那些染病的参苗时,心都沉了下去。曹德海蹲在参床边,老脸紧绷,用烟袋锅小心翼翼地拨开一株病苗根部的土壤,只见那原本应该洁白饱满的参须,此刻竟然有些发黄、萎缩,甚至带着些许腐烂的迹象!一股淡淡的、带着霉烂的气息隐隐散发出来。

“是……是烂根病?!还是立枯病?”曹德海的声音干涩,带着老年人面对天灾时的无力感。他认得一些老辈人传下来的参病,但具体如何防治,尤其是这种来势汹汹的病症,他也缺乏有效的办法。

曹大林眉头紧锁,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仔细查看了不同发病区域的土壤湿度、通风情况和荫棚的遮蔽度,心中快速分析着。

“不像单纯的立枯病,立枯病一般是茎基部缢缩,像被开水烫过。”他指着那湿漉漉的褐色斑块,“看这斑块,边缘有水渍状,参须也开始腐烂……更像是‘水毒’!真菌感染!”

“水毒?”刘二愣子挠着头,“啥是水毒?”

“就是土壤里病菌太多,湿度一大,温度一合适,就爆发了。”曹大林语气沉重,“前几场雨下得透,咱们参床的排水虽然做了,但可能还有些不够顺畅的地方,加上这荫棚底下通风不如外面,湿气滞留……”

“那……那咋整啊?”栓柱急得直跺脚,“总不能眼看着它们烂掉吧?”

“赶紧治啊!用啥药?”刘二愣子嚷嚷道。

曹大林没有回答,他转身对曲小梅说:“小梅,你去把我从抚松带回来的那几本技术资料,还有那本《参谱》,都拿来!快!”

他又对老会计说:“老会计,你立刻去公社农技站,问问他们有没有治疗参病,特别是真菌病的农药!要快!”

老会计不敢耽搁,小跑着去套马车。

曲小梅很快抱来了那摞已经被翻得卷边的资料和发黄的《参谱》。曹大林就地蹲在参园边,也顾不上脏,飞快地翻阅起来。阳光透过苇席的缝隙,在他紧锁的眉头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资料上提到了一些防治方法,但多是比较笼统的原则,或者需要一些当时草北屯根本搞不到的特定药剂。《参谱》上倒是记载了几个土方子,比如用草木灰撒施,或者用硫磺粉熏蒸土壤。

“死马当活马医!先试试土法子!”曹德海当机立断。

立刻有人去合作社灶膛里掏来草木灰,仔细地撒在发病的参床表面。又有人取来硫磺粉,用破瓦盆装了,在参园下风口点燃,试图用硫磺烟雾杀菌消毒。

忙活了大半天,参园里弥漫着草木灰和硫磺的混合气味。众人怀着一丝希望,焦急地观察着。

然而,两天过去了,那些病株非但没有好转,褐色的斑块反而扩大了些,萎蔫的叶片更多了!土法子,效果甚微!

绝望的气氛开始像瘟疫一样在社员中蔓延。有人蹲在田埂上,看着生病的参苗唉声叹气;有人偷偷抹眼泪,仿佛已经看到了血本无归的结局;赵福来那伙人虽然没敢明目张胆地跳出来,但那幸灾乐祸的眼神和窃窃私语,却像针一样扎在曹大林和所有为参园付出心血的人心上。

“完了……这下全完了……投进去的钱,全打水漂了……”

小主,

“早知道……唉……”

“曹支书把身家都押上了,这可咋办啊……”

就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刻,老会计风尘仆仆地从公社赶了回来,带回来的消息却让人更加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