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技术攻关

办公室里的其他工作人员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惊讶地看着这边。

沉默了足足有一分钟,王科长脸上的倨傲和漠然渐渐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动容,甚至有一丝钦佩。他缓缓站起身,接过那张沉甸甸的奖状,仔细看了看,然后轻轻放在桌上。

他走到窗前,背对着曹大林,沉默了片刻,终于转过身,叹了口气,对旁边一个工作人员挥了挥手:“去,带这位曹支书去仓库,给他……批十斤硫酸铜。按……按内部调剂处理,我签字。”

“王科长!谢谢!太谢谢您了!”曹大林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哽咽,深深地向王科长鞠了一躬。

王科长摆了摆手,语气缓和了许多:“赶紧回去吧,救人……救参如救火。具体用法用量,问问技术员,一定要谨慎,这药有毒性,用不好会烧苗。”

“哎!哎!记住了!”曹大林连声答应。

当他抱着那十斤用牛皮纸袋装着的、蓝绿色结晶状的硫酸铜,走出农资公司大门时,感觉像是打了一场艰难的胜仗,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但心中却充满了绝处逢生的希望。

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和刘二愣子汇合,马不停蹄地往回赶。

回到草北屯,已是第二天下午。曹大林顾不上休息,立刻召集曹德海、曲小梅等核心人员,按照王科长的提醒和资料上模糊的记载,开始研究硫酸铜的使用方法。

最大的难题是配比。资料上只说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比例是硫酸铜、生石灰和水的特定组合,但具体比例却语焉不详。用多了,参苗承受不住,会像王科长说的那样“烧苗”;用少了,又怕不起作用。

“咋办?这也没个准数啊!”刘二愣子看着那蓝绿色的晶体,有些无从下手。

曹大林沉吟片刻,果断道:“不能蛮干!小梅,你去取几个破瓦盆来,咱们先做试验!”

他们在参园角落找了小片空地,选取了几株病情中等的参苗,用不同的比例稀释硫酸铜溶液,小心翼翼地喷洒在叶片和根部土壤周围,并做好标记,密切观察反应。

等待是煎熬的。几个小时过去,用了较高浓度的那两盆参苗,叶片果然出现了明显的灼伤斑块,边缘焦黄卷曲!而浓度过低的那两盆,病斑似乎没有任何改善。

“不行!浓度高了低了都不行!”曲小梅焦急地说。

曹大林盯着那几盆试验苗,脑中飞快地计算着。他想起《参谱》上提到过药材对药性的敏感度,又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模糊的尺度。

“再试!用中间值,再稍微偏低一点!”他指挥道,“石灰的比例也要调,目的是形成保护膜,不是烧苗!”

经过反复几次小心翼翼的调试和观察,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全且似乎对抑制病斑有效的浓度比例。此时,天色已经再次暗了下来。

事不宜迟,曹大林立刻组织人手,按照试验确定的“安全配方”,连夜配制波尔多液。刘二愣子负责用大缸化开硫酸铜,曲小梅则带着妇女们用另一个缸消化生石灰,然后将两者按照严格顺序和速度混合,搅拌成天蓝色的、黏稠的波尔多液。

整个合作社院子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石灰和硫酸铜混合的特殊气味。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看着那蓝色的药液被装入喷雾器。

曹大林亲自背上沉重的喷雾器,走进了被病魔笼罩的参园。他调整好喷头,让药液形成细密的雾滴,如同下起一场蓝色的细雨,均匀地洒在那些生病的参苗和周围的土壤上。他的动作稳定而精准,仿佛在进行一场庄严的救治仪式。蓝色的药液在月光和灯火下,闪烁着微弱而奇异的光泽。

这一夜,无人安眠。

接下来的几天,所有人都在焦灼的等待中度过。每天清晨,曲小梅和曹德海都会第一时间冲到参园,仔细观察那些被喷洒过药液的病株。

第一天,病斑似乎没有扩大,但也没有明显好转。

第二天,一些病情较轻的参苗,萎蔫的叶片似乎挺立了一些。

第三天,最让人欣喜的变化出现了!那些湿漉漉的褐色斑块,边缘开始变得干涸,颜色变深,停止了蔓延!而旁边没有发病的参苗,因为预防性的喷洒,也安然无恙!

“控制住了!控制住了!”曲小梅激动得声音发颤,眼泪夺眶而出。

消息传开,整个草北屯再次沸腾了!压在人们心头的那块巨石,终于被搬开!曹大林看着那些病情得到控制的参苗,看着社员们脸上重新绽放的笑容,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巨大的疲惫感瞬间涌上,但他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欣慰和成就感。

这场突如其来的病害危机,在曹大林的果决担当、不懈努力和全体社员的共同坚守下,终于被成功化解。草北屯的参园,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如同淬火的钢铁,变得更加坚韧。而曹大林和合作社的威信,也在这场技术攻关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