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风起青萍

他目光扫过台下学子,沉声道:“此事关系重大,需绝对细心谨慎!尔等需在藏书楼偏室集中抄录,不得外出,食宿皆由书院统一安排,直至完成!”

不少学子面露难色,这意味着将失去数日的自由。

马文才率先起身,拱手道:“弟子愿为书院分忧。”他态度坦然,字迹更是出众,陈夫子满意点头。

接着,又有几名书法好的学子陆续报名。

祝英台正犹豫间,却见梁山伯也站了起来,虽然有些紧张,但眼神坚定:“弟子……弟子也愿尽力。”

他自知字迹不算最佳,但深知机会难得,且能为书院出力,亦是一份责任。

陈夫子看了他一眼,略一沉吟。

梁山伯的字虽略显稚拙,但胜在端正认真,便也点了点头:“可。也算你一个。”

祝英台见梁山伯入选,怕他一个人应对不来那严苛的陈夫子,便也立刻道:“弟子也愿往。”

名单就此定下。包括马文才、祝英台、梁山伯在内,共有六名学子。

然而,就在任务开始的前一夜,却发生了一件小事——负责整理抄录用具的杂役发现,预备好的、足够数量的上等松烟墨锭,竟少了两锭。

虽不是大事,但也惹得陈夫子大发雷霆,斥责办事之人不力,又重新申明了纪律。

任务伊始,偏室内气氛紧张。六人埋首案前,唯有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陈夫子来回巡视,目光如炬。

祝英台坐在梁山伯斜后方,不时担忧地看他一眼。

只见他全神贯注,一笔一划极其认真,额角都渗出了细汗,生怕写错一个字。

相比之下,马文才则从容不迫,运笔如飞,字迹一如既往的漂亮稳健。

一连两日,相安无事。

第三日午后,众人都有些疲乏。陈夫子临时被山长叫去议事,嘱咐众人不得懈怠。

夫子刚走不久,偏室角落忽然传来一声低呼!只见一个学子不小心打翻了水盂,清水泼湿了好几张抄录好的纸张!

顿时一阵忙乱!几人连忙起身帮忙抢救纸张,擦拭案几。

混乱中,不知是谁撞了一下梁山伯的胳膊肘,他正在蘸墨,笔尖一抖,一大滴浓黑的墨汁“啪”地一下滴在了刚刚写好、墨迹未干的一页文书上!

那页纸,正好抄录的是一段至关紧要的赋税条文!

梁山伯的脸“唰”地一下变得惨白如纸!整个人都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