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歧路风霜 杭城观棋

小主,

梁山伯千恩万谢,付了诊金和药钱,又将剩余不多的铜钱小心翼翼收好。

他看着那几包草药,心中稍定,却又为接下来的路途和愈发拮据的盘缠感到深深的忧虑。

喂祝英台服下药后,她沉沉睡去,额头似乎没那么烫了。

梁山伯守在火堆边,看着跳跃的火光,心中五味杂陈。

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所谓的“天涯海角,甘苦与共”。

远非想象中那般浪漫,其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与现实的残酷碾压。

那支被轻易当掉的金簪,像一根刺,扎在他的心头。

…………………

杭州太守府,书房。

马文才端坐案前,手捧一卷《孙子兵法》,神色静默。

他着一身雨过天青色的家常直裰。

观砚无声入内,垂首禀报:“公子,柳林镇传来消息,梁公子已典当金簪,延医诊治,祝小姐病情稍缓。”

马文才目光未离书卷,只淡淡“嗯”了一声,仿佛听的不过是寻常天气。

门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太守马德望踱步而入。

他并未穿着官服,一身赭色常服,更显威仪内敛。

目光扫过儿子沉静的侧影,马德望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这几年来,这个曾经让他头疼的独子,确实变了。

锋芒仍在,却藏于鞘中,心思深沉,已非吴下阿蒙。

“文才,”马德望在对面坐下,语气平和。

“祝家之事……你心中有数即可。”

他没有追问细节,也未因婚事可能的波折而动怒,这份信任,源于对儿子手段的认知。

马文才这才放下书卷,起身为父亲斟了一杯凉茶,动作从容。

“父亲放心,一切皆在掌控。不过是一些……必要的磨砺。”

马德望接过茶盏,指尖感受着白瓷的温凉。

“磨砺……”他重复着这个词,目光深邃地看了儿子一眼。

“你既已有主张,为父便不多言。只是,分寸需拿捏得当,莫要……过犹不及。”

“儿子明白。”

马文才微微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