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农政全书

青林的指尖在全息屏上划过最后一道数据流时,实验室的应急灯突然开始频闪。

公元2247年,上海天文台的深层档案库里,这份标记着“明万历三十五年”的《农政全书》手稿扫描件正呈现出诡异的量子活性——纸张纤维的光谱分析显示,其中混有微量的反物质同位素,而徐光启批注的墨痕在高倍放大下,竟组成了一组完整的猎户座星图。

“警告,时空锚点异常波动。”机械音在密闭空间里回荡。

青林看着手稿上“甘薯十三胜”的标题,那些宋体字突然像活过来般扭动,墨色的笔画渗出荧蓝的光,在空气中勾勒出螺旋状的能量场。三天前,他在整理明末科技文献时发现了这份手稿的异常,碳十四测年显示其确为1607年所书,但纸张中的硅基晶体结构却不属于任何已知地球文明。

当他试图提取晶体样本时,整座档案库突然被卷入白光。

再次睁眼时,青林发现自己趴在一片潮湿的田埂上。

秸秆摩擦着脸颊,带着泥土与腐殖质的气息——这触感过于真实,绝非全息模拟。

他挣扎着起身,防护服的外置装甲已多处崩裂,手腕上的量子通讯器显示着乱码,唯有一行坐标恒定不变:万历三十五年,上海县,徐家农庄。

“此乃何物?”

温润的男声在身后响起。

青林转身,看见一个身着藏青色道袍的中年人正蹲在田垄边,手里捏着块半透明的晶体,正是他从档案库带出的样本。

那人面容清癯,眉宇间带着书卷气,目光却锐利如刀,落在青林破损的防护服上时,没有丝毫讶异,反而像在审视一件精密的仪器。

他指尖的晶体正发出与手稿相同的荧蓝光晕,映得周围的稻穗都泛着奇异的光泽。

“晚生青林,自……远海之外而来。”

青林艰难地调整着语序,注意到对方腰间的玉佩——那和田玉的纹路与星图的螺旋结构完美吻合,“先生是?”

“徐光启。”中年人站起身,将晶体递还给他,指尖的温度透过防护服传来,竟让通讯器的乱码稳定了一瞬,“看足下装束,倒像是利玛窦先生说过的‘星外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