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是...让她去给弟弟祈福。陈父最后这句话,像根针扎进陈太太心里。她看着丈夫从五斗柜底层取出早就准备好的包袱——原来他们早就计划好了。
好……明日...我送她去。陈太太的声音轻得像声叹息。她伸手想摸摸女儿的头发,却在触及的前一刻缩回手指,仿佛那是什么烫手的东西
想到这儿,母亲心里默默念道“女儿啊女儿,你还这么小,妈妈就开始指望着你了!也只能指望你了,希望你在庵里帮妈妈祈个男丁……”
小文俊趴在母亲肩头,好奇地打量着路边的毛竹。晨露从竹叶上滑落,滴在她的小脸上。
娘,我们去哪儿?孩子奶声奶气地问。
陈太太的脚步顿了顿,声音干涩:去...祈福。
静心庵的青砖灰瓦渐渐显现。守门的智缘师太早已等候多时,她看着这对母女,眼中闪过一丝怜悯。
师太,求您收留这孩子些时日。陈太太跪在石阶上,等家里添了男丁,一定来接。
当师太接过孩子时,文俊突然放声大哭:娘!不要丢下我!
陈太太转身就跑,却在拐角处停下。她躲在竹林后,看着师太用灰布袈裟裹住哭闹的女儿,直到那小小的身影消失在经堂转角。
菩萨保佑,下次一定是个男丁。她对着满山青竹合十祈祷,却没看见一片竹叶正飘落在女儿泪湿的小脸上。
静心庵的晨钟惊醒竹林时,四岁的文俊已经踮着脚在擦供桌。她的个头还不到灶台高,却要负责打扫整个佛堂。
文俊,来。智缘师太招手唤她,在沙地上划出一个字,做人要像后山的竹子,每长高一节,就算带着伤痕也要继续生长。
小文俊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用树枝在沙地上歪歪扭扭地模仿着。
庵里的日子清苦却规律。清晨诵经,上午打扫,下午跟着师太们学习认字。文俊最喜欢坐在竹窗边,看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竹影。
夜里,她常常梦见母亲来接她回家。但每次醒来,身边只有佛堂摇曳的烛光。
七岁那年的惊蛰,一个陌生女子来到静心庵。
文俊,我是你二姐。女子蹲下身,掏出一颗快要融化的水果糖,跟我回家吧,今天...是娘的生日。
文俊怯生生地跟着二姐穿过喧闹的竹林。唐楼里没有竹子,只有陌生的气味和嘈杂的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