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租山辟地种参忙,林下参园初建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接着,他们又从附近的小溪边挖来带草的草坯,仔细地铺在参畦之间的步道上,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保持园内湿度。张西龙甚至还在参园地势较低的一角,挖了一个小小的蓄水池,方便日后浇水。

一连七八天,张西龙和几个帮手都泡在这片参园里,精心构筑着这个梦想的摇篮。汗水浸透了衣衫,手上磨出了水泡,但看着这片从无到有、初具规模的林下参园,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成就感。

参园周围,用削尖的木桩和粗绳象征性地围了起来,算是界限。张西龙还特意用木板做了一个简陋的牌子,请屯里读过几年书的会计在上面写了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西龙参园”,郑重其事地立在了入口处。

这个牌子的竖起,仿佛一个正式的宣告。山海屯的乡亲们看着后山那片突然变得“规整”起来的林子,和那个醒目的木牌,议论更多了。有好奇观望的,有摇头叹气的,也有少数几个心思活络的年轻人,开始觉得张西龙或许真的不是在瞎胡闹。

面对各种目光,张西龙坦然处之。他每天都会去参园转转,看看土壤的湿度,检查一下遮阴棚是否牢固,观察着是否有鸟兽来破坏的痕迹。他像呵护婴儿一样,呵护着这片埋藏着希望的土地。

播下的参籽,在湿润的土壤和适宜的温度下,静静地吸收着养分,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刻。张西龙知道,他需要极大的耐心。人参生长缓慢,第一年可能只长出一片小叶(俗称“三花”),第二年长出五片小叶(“巴掌”),第三年才能长出两个完整的复叶(“二甲子”)……要长到可以采收的“灯台子”(四到六年生),需要漫长的等待。

但他愿意等。

站在初具规模的参园里,看着周围熟悉的山水,张西龙仿佛看到了几年之后,这片土地上参苗茁壮、绿叶摇曳的景象。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财富的梦想,更是一个关于扎根土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远规划。

山林狩猎教会他勇敢与果决,而经营参园,则开始磨练他的耐心与远见。

他的世界,正在从单纯的索取,向着更广阔的创造悄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