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荀彧终于开口:下邳之役,实乃不得已而为之。若旷日持久,死伤更众。今当务之急,是安抚徐州百姓,恢复生产。
这番话既维护了曹操,又指明了下一步方向,顿时化解了殿内的紧张气氛。陈暮暗自佩服,这才是真正的朝堂智慧。
当晚,曹操在司空府设宴庆功。府内张灯结彩,歌舞升平,与日间朝堂上的暗流涌动形成鲜明对比。
陈暮作为荀彧的随从,得以在偏厅就座。他注意到,今日宴会上的座次安排颇有深意:曹操嫡系将领坐在东侧,朝廷重臣坐在西侧,而像孔融这样的名士则被安排在末席。
酒过三巡,曹操举杯道:今日之宴,既是庆功,也是送行。不日我将率军征讨袁术,还望诸位同心协力。
夏侯渊立即起身:末将愿为先锋!
这时,孔融忽然冷笑道:司空刚平徐州,又要征讨淮南,莫非要把天下诸侯都赶尽杀绝不成?
宴会上顿时安静下来。曹操面色不变,把玩着手中的酒杯:文举此言差矣。袁术僭号称帝,天下共击之。莫非文举认为,不该讨伐逆贼?
孔融昂首道:讨逆自然应当,只是用兵之道,在乎止戈,不在杀戮。
陈暮看见荀彧微微蹙眉,显然对孔融的直言不讳感到担忧。而曹操则哈哈大笑:好一个在乎止戈!文举高见。来,满饮此杯!
这场风波看似化解,但陈暮注意到,曹操笑的时候,眼神始终冰冷。
宴会进行到一半时,一个侍卫匆匆进来,在曹操耳边低语几句。曹操神色不变,只是对荀彧使了个眼色。荀彧会意,起身离席,示意陈暮跟上。
荀彧带着陈暮来到司空府的书房,这里已经有人在等候。陈暮认出这是曹操身边最信任的校事官刘桢。
令君,刚刚得到密报,董承等人近日频繁出入车骑将军府。刘桢低声道,我们的人听到他们在密议什么衣带诏之事。
荀彧神色凝重:可查到具体内容?
尚未查明。但据说与陛下有关。
陈暮心中一惊。衣带诏?难道皇帝要......
荀彧沉吟片刻:继续监视,但不要打草惊蛇。特别是那个赵彦,今日他在朝堂上的表现很不寻常。
刘桢领命退下后,荀彧转向陈暮:明远,今日之事,你怎么看?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