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守军的意志,在这无法扑灭、如同地狱业火般的攻击下,彻底崩溃了。
就在樊城陷入火海,摇摇欲坠之际,襄阳城内的暗流,终于冲破了堤坝。
州牧府内,刘表已病入膏肓,昏睡的时间远多于清醒。蔡瑁、张允等人不再犹豫,他们秘密召集了蒯越等主要文武,出示了曹操承诺保全他们家族富贵、并加官进爵的亲笔信。
“诸位,事已至此,樊城旦夕可破,曹操大军不日便将兵临襄阳城下。”蔡瑁环视众人,声音低沉而坚决,“主公病重,少主年幼,荆州已到了生死存亡之秋!是玉石俱焚,还是保全桑梓,延续富贵,就在诸位一念之间!”
蒯越长叹一声,闭上了眼睛。他深知,在绝对的武力碾压和内部的分崩离析面前,任何智谋都显得苍白无力。更重要的是,曹操给出的条件,确实优厚,足以打动这些本就与刘表并非铁板一块的荆州大族。
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共识便已达成。在刘表最后一次清醒、试图安排后事时,蔡瑁、张允等人以“避免动荡,稳定人心”为由,共同拥立性格懦弱、更容易控制的次子刘琮为继承人。并在刘表咽下最后一口气后,立刻以刘琮的名义,起草了降表。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夏,荆州牧刘琮,在蔡瑁、张允、蒯越等重臣的“辅佐”下,宣布投降曹操。拥有带甲十余万、地跨荆襄的偌大荆州,几乎兵不血刃,便改换了门庭。
消息传到许都,朝野震动!
这意味着,曹操南征的战略目标,以一种远超预期的、近乎完美的方式达成了。北方的统一,已然在望!
荆州投降的捷报,如同一声惊雷,在许都炸响。朝堂之上,歌功颂德之声不绝于耳,所有人都明白,曹操的权势和威望,将因此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然而,在这普天同庆(或至少是表面同庆)的氛围中,陈暮却感受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寒意。
程昱再次将他请至府中。这一次,程昱的脸上没有往日的严肃,反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神色。
“明远,荆州已定,司空不日将班师回朝。”程昱缓缓开口,“此乃不世之功,你于后勤调度,尤其是后期保障‘猛火油’等物及时送达,功不可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