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因战乱而南逃至荆北的流民,陈暮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安置政策。划定区域,提供口粮、种子和简陋农具,鼓励其垦荒定居,并承诺三年免征赋税。同时,从中选拔青壮,补充入屯田兵序列,平时耕种,闲时操练,既解决了流民安置问题,也增强了荆北的潜在兵源和粮食自给能力。
这一系列安民举措,使得陈暮在荆北的威望与日俱增。不仅底层民众感念其德,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中小士族,见其施政有方,法度严明,且能约束军纪,不扰地方,也渐渐开始真心归附,愿意出钱出力,支持刺史府的各项政令。
这一日,陈暮轻车简从,巡视襄阳城外的屯田区。但见阡陌纵横,禾苗青青,田间地头,农人劳作井然有序,远处新安置的流民村落也已初具规模,炊烟袅袅,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随行的王粲感慨道:“使君,去岁此时,襄阳城外尚是烽火连天,民生凋敝。不过一年光景,竟能恢复至此,实乃使君治理之功也!”
陈暮望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轻轻摇头:“此乃将士用命,官吏尽责,百姓勤劳之功,暮何敢居功?唯有兢兢业业,方能不负丞相重托,不负荆北百姓期望。”
他袖中的砥石温润如初。治理地方,如同磨刀,需耐心,需细致,更需找准发力之处。如今的荆北,军政初步理顺,民生渐次恢复,这块“砥石”,总算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初步站稳了脚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荆北的恢复与整合,自然引起了南面刘备的警惕与不安。
这一日,陈暮同时接到了来自南部边境和许都的消息。
边境斥候急报,刘备在巩固长沙、桂阳、零陵三郡的同时,其麾下关羽所部,近期频繁向北部边境调动,似有向北试探之意。更有细作传回消息,刘备军师诸葛亮,正在积极联络荆南与武陵山区的蛮族部落,许以钱粮官职,意图不明。
几乎同时,曹操自许都发来的敕令也到了。信中,曹操对陈暮收服黄忠、稳定荆北的举措大加赞赏,肯定了其近期的工作。但话锋一转,明确指出:“……刘备据荆南,其势渐成,终为大患。卿在荆北,当厉兵秣马,广布耳目,密切关注其动向。若其有北犯之意,或内部生变,卿可持节相机处置,务必将其遏制于荆南,不得使其威胁襄阳乃至中原。所需钱粮兵员,可随时报于禁、李典筹措支援……”
这封命令,赋予了陈暮更大的自主决断权,同时也将抵御刘备、看守荆州北大门的重任,完全压在了他的肩上。
刺史府内,烛火通明。陈暮将两份情报与曹操的敕令示于张辽、文聘、黄忠、王粲等核心僚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