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本就缺乏主见,听两人意见相左,更加犹豫不决。最终,他采取了折中之策:对荆州方面,表示愿意交好,互通商旅,但结盟之事,容后再议;对刘备方面,则加强了戒备,尤其是对来自公安方向的使者、商旅,盘查更为严格。同时,他催促手下大将张任、冷苞等人加强白帝城、江州(今重庆)等东部关隘的守备。
刘巴此行,虽未完全达成结盟目标,但成功地在刘璋心中种下了对刘备的猜疑种子,并为荆州争取到了与益州通商的初步许可,也算不虚此行。
刘巴离开成都后不久,刘备派往益州进行初步接触的使者伊籍便抵达了成都。然而,他明显感受到了刘璋方面的冷淡与戒备,以往尚能见到州牧府高级属官,此次却连张松、法正的面都难以见到,仅由低级官吏接待,提出的“联合抗张鲁”等提议也被含糊推诿。
伊籍察觉有异,设法通过私人渠道打探,才知是荆州使者刘巴先至,进了“谗言”。他不敢耽搁,立刻返回公安,向刘备、诸葛亮汇报。
“刘季玉态度大变,皆因刘巴离间!如今益州东路关隘守备明显加强,对我等防范甚严!”伊籍忧心忡忡地说道。
刘备脸色顿时变得难看,恨恨道:“陈明远!安敢如此断我生路!”
诸葛亮羽扇轻摇,面色却依旧平静:“主公勿忧。此早在亮预料之中。陈暮有庞统为辅,岂会坐视我等西进?刘巴之行,不过是其一招先手罢了。”
“那我等该如何应对?西进之路,莫非就此断绝?”关羽沉声问道,丹凤眼中寒光闪烁。
“路未曾绝,只是更为艰难。”诸葛亮分析道,“刘璋虽生疑,然其性懦弱,且益州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张松、法正等人,皆心向主公(指刘备),此乃我等最大之凭借。眼下,需暂敛锋芒,继续示弱于刘璋,甚至可主动遣使,澄清‘误会’,表达绝无他意。同时,加紧与张松、法正等内应的秘密联络,等待时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目光投向西方,缓缓道:“时机……或许就在那张鲁身上。刘璋与张鲁,仇深似海。若张鲁再次大举进攻益州,刘璋抵挡不住时,便是他不得不借助外力之时!届时,纵有千般疑虑,他也只能开门揖客!”
刘备闻言,心中稍安,但紧迫感也更甚。他知道,与时间赛跑的时刻到了,必须在陈暮进一步巩固荆州、曹操恢复元气之前,找到进入益州的突破口。
刘巴返回襄阳,向陈暮和庞统详细汇报了出使经过。
“刘璋虽未明确结盟,然猜忌之种已播下,通商之路已开。短期内,刘备难以轻易获得刘璋信任而入蜀。”刘巴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