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州,苍梧郡广信城。此地虽为州治,但城郭规模、市井繁华,远不能与中原大城相比,更多了几分南疆的湿热与蛮野气息。城中最显赫的府邸,并非刺史衙门,而是士氏家族的宅院,飞檐斗拱,占地极广,俨然国中之国。
年过六旬的士燮,须发皆白,面容儒雅中带着长期执掌权柄形成的威仪,身着交州特色的锦袍,正于书房内接见风尘仆仆的伊籍。他细细阅读着陈暮的亲笔信,信中陈暮以晚辈自居,言辞极为恭谨,盛赞士燮治理交州、教化蛮夷之功,并痛斥曹操、孙权北虏东吴逼迫之甚,言及为保全荆襄军民、延续汉室正朔,不得已欲南来与士燮“共襄盛举”,“同抚百越”,“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并许以“若得安身,钱粮军资,愿与君共之”,且暗示朝廷(指许都方面)的封赏亦可代为斡旋。
伊籍在一旁察言观色,小心补充道:“士公,我主陈将军深知交州乃士公世代经营之地,绝无喧宾夺主之意。实乃北疆危殆,为避强敌锋芒,暂借贵地休养生息。我军愿为前锋,助士公平定境内未服之山越,开拓更南方之疆土。届时,士公之声威,必远播南海,功在千秋啊!”
士燮放下书信,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缓缓捋着胡须,沉吟道:“陈将军雄才大略,威震荆襄,老夫僻处南疆,亦是久仰大名。如今遭逢困厄,欲来交州,老夫本应扫榻相迎。然……”
他话锋一转,面露难色:“交州地瘠民贫,恐难供养大军久驻。且境内山岳纷杂,林莽深密,瘴疠横行,只怕委屈了将军麾下的北地精锐啊。”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与士燮相貌有几分相似,但更显精悍的中年男子未经通报便闯了进来,正是士燮之弟,合浦太守士壹。他扫了伊籍一眼,目光锐利,随即对士燮拱手道:“兄长!荆州来使?所为何事?” 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警惕。
伊籍心中微沉,知道士氏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这士壹的态度,恐怕更为强硬。
几乎同时,又有两名年轻子弟求见,乃是士燮的儿子士徽和侄子士祗。一时间,书房内充满了交州士家核心人物的躁动气息。他们对荆州军欲南下的消息反应不一,有的担忧引狼入室,有的则认为可借荆州之力压制其他豪强或开拓疆土,争论之声隐隐可闻。
伊籍冷眼旁观,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他必须利用士家内部的矛盾,寻找那个可能的突破口。
就在伊籍于广信周旋之际,荆州的战略转移进入了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