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潮涌暗生

魏砥 柯哀的罐头 2854 字 13天前

邓艾却不为所动。他白天默默观察地形、水源、村落分布,记录田亩实际耕种情况;晚上回到简陋的住所,则对照册籍,一点点修正,并开始跟着衙中一个会几句蛮话的杂役,磕磕绊绊地学习当地蛮族的语言。

转机发生在他到任半月后。一桩棘手的纠纷摆到了他的面前:山下一户汉民李姓人家,状告山上一个俚人小部落,占了他家祖传的三亩山田。那俚人部落则声称,那片山地是他们世代渔猎采集之地,从无汉人耕种。

前任县吏对此类纠纷往往拖沓不理,或各打五十大板,导致汉蛮矛盾日益加深。

邓艾没有急于传唤双方升堂问话。他先是调阅了县衙内存档的、早已泛黄模湖的地契图册,又亲自去争议的山田实地勘察了数次。他发现,那李姓人家的地契记载范围确实包含那片山地,但山地贫瘠,确无长期耕种的明显痕迹。而俚人部落则在附近设有祭坛和采集标记。

在充分了解情况后,邓艾将双方召集到县衙偏堂。他先是展示了地契,肯定了李家在法理上的依据,但并未强硬判决。接着,他用新学的、还带着浓重口音的蛮语,结合手势,向俚人头人解释了汉人的地契制度和《交州敕令》中关于田产归属的规定。

他的结巴在说蛮语时似乎更严重了些,但那认真而诚恳的态度,却让原本怒气冲冲的俚人头人神色稍霁。

“此…此地,确…确系李姓…祖产,有…有契为证。”邓艾指着地契,然后又指向地图上另一片靠近水源、相对平坦的荒地,“但…但此地贫瘠,不宜耕。县府可…可做主,将这片无主荒地,划…划归尔部使用,并…并助尔等开垦。那三亩山田,李家亦…亦可租于尔部,收取少量谷物为租,如…如何?”

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既承认李家的地契所有权,又给予俚人部落实际的土地使用权和生存空间,并引入租佃关系缓和矛盾。

李姓户主见能保住祖产名义,还能收租,犹豫后便同意了。俚人头人见这汉人小吏并未一味偏袒,反而给了他们更好的土地和合法使用的机会,沉吟良久,也终于点头。

邓艾当即让人写下契约文书,汉蛮双方画押,并请县令用印。事后,他还建议俚人部落可学习汉人耕作技术,并表示会向县府申请,资助他们修建引水设施。

此事很快在洭浦县传开。人们发现,这个说话不利索的年轻佐吏,做事却异常扎实公道,并不拘泥于条文,更能体察实情。虽然仍有豪强暗中不满,但普通百姓和部分较为开明的蛮部头人,开始对他另眼相看。

邓艾并未就此满足。他利用勘察走访的机会,将洭浦县的山川形势、道路险隘、村落分布、物产资源,详细绘制成一幅精细的舆图,并在图侧附文,分析了当地开发的潜力与难点,提出了兴修水利、鼓励汉蛮互市、推广适宜山地作物等数条建议。

这份图文并茂的详实报告,随着县府的公文,呈送到了桂阳郡守桓阶的案头。桓阶览毕,眼中露出惊异与赞赏之色,对身旁的郡丞叹道:“庞军师果然慧眼识珠。此子,大才之胚也!假以时日,必成国之栋梁。”

雏鹰的第一次试翼,虽遇逆风,却凭借自身的坚韧与智慧,稳稳地滑翔出了一段令人瞩目的距离。

合浦港,春日的海风带着咸腥的气息,吹拂着港口林立的桅杆。

文聘与马谡站在新建的船坞高台上,俯瞰着下方。两艘体型远超“探索者”号的新型海船已经初具规模,工匠们如同蚂蚁般在龙骨和船架上忙碌着,敲打声、号子声不绝于耳。更远处的海面上,数十艘大小战船正在进行编队演练,帆影遮天,旌旗招展,水手们的呼喝声随着海风隐约传来。

“都督,新船预计秋末可下水。水手们操练勤勉,已熟悉近海航行与基本战法。”马谡指着海面,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假以时日,我交州海军,必不逊于江东!”

文聘面色沉静,点了点头,目光却投向更北方的大海深处:“幼常不可轻敌。江东水师根基深厚,且我军海军初建,远海风浪、水文、作战皆需摸索。苏诚上次带回的海图与见闻,极为宝贵,要让将士们悉心研习。”

正说话间,一名亲兵急匆匆登上高台,递上一封密封的铜管:“都督,泉陵暗卫急件!”

文聘神色一凝,迅速验看火漆,取出帛书阅览。片刻后,他眉头紧锁,将帛书递给马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马谡接过一看,脸色也是微变。帛书上写着:暗卫青州线确认,曹操于东莱郡(治所黄县)辟秘密船坞,以臧霸为督造,广募沿海流民、工匠及熟知海情之水手,大规模建造海鹘、楼船等舰只,目前已具相当规模,绝非仅用于近海巡防。其意图,恐在组建可远航之海上力量,目标直指我交州或江东后方。

“果然……来了。”文聘深吸一口气,海风的咸味此刻似乎带上了一丝铁锈般的凛冽,“曹孟德,其志果然不在小。陆上未平,已图海上。”

马谡急道:“都督,此事至关紧要!必须立刻禀报主公!若曹操建成一支强大海军,自海上南下,则我交州漫长海岸线,处处皆可为战场,我将陷入两面受敌之窘境!”

“不错。”文聘当机立断,“我即刻修书,六百里加急送往泉陵。同时,合浦、龙川所有船坊,全力赶工!招募水手、训练士卒之力度,也需再加强度!幼常,你亲自负责,根据此情报,重新评估我海军防御与应对之策,拟定数个方略,供主公与军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