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风起鄱阳

魏砥 柯哀的罐头 1646 字 12天前

国书被呈送到孙权面前。他强压着心中的烦躁,展开细看。国书的措辞比上一次更为强硬,先是“关切”地指出江东境内(尤其是鄱阳湖)水匪猖獗,严重影响商路安全,故而派水军协助清剿;继而“遗憾”地表示,江东方面似乎对维持边境和平缺乏诚意,未能有效履行之前和约中的部分条款;最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正式割让庐陵郡剩余部分(指江东仍控制的少数边缘地带)、全面开放鄱阳湖及赣水航道、允许交州在柴桑设立非军事性的物资补给点、以及大幅降低江东所有对交州商品的关税。

这些条件,几乎等同于要将江东的经济命脉和战略水道拱手相让,尤其是要求在柴桑设立补给点,简直形同将刀架在了江东的脖子上。

孙权看完,脸色铁青,几乎要将国书攥碎。他强忍着怒气,冷声道:“陈将军的‘建议’,还真是……别出心裁!鄱阳湖乃我江东内湖,何时需要交州水军来越俎代庖?至于这些条件……哼,尔等莫非以为我江东无人否?!”

马谡适时上前一步,拱手道:“吴侯息怒。我主绝无轻视江东之意。实乃近日局势使然。北地曹丞相新败于汉中,其麾下细作活动频繁,恐有对江东不利之图谋。我主亦是担忧盟友安危,故而加强巡弋,以防不测。至于所提诸条,皆为保障双方边境长治久安、促进商贸繁荣之良策。若吴侯应允,我主承诺,即刻令水军退回彭蠡泽,并愿与江东缔结五年不犯之盟约,共抗北曹。”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点明了曹操的威胁(暗示孙权外部环境恶劣),又将交州的军事施压包装成“善意”的联防,最后还抛出了一个“五年和约”的诱饵。言下之意很明确:答应条件,可得平安;不答应,则交州军可能不会退,甚至可能与曹操“有所默契”。

这番软硬兼施的话,让殿堂内的江东群臣脸色更加难看。答应,是丧权辱国;不答应,则可能面临两面受敌的绝境。

就在建业因为交州使者的到来而一片纷扰之际,丹阳宛陵的陆逊,也感受到了来自西面的巨大压力。

小主,

文聘水军深入鄱阳湖的消息,以及交州使者再赴建业提出苛刻条件的传闻,很快也传到了他的耳中。他站在郡守府的舆图前,目光凝重地盯着鄱阳湖的位置。交州水军此举,意义非同小可。这不仅仅是示威,更是一种战略上的试探和前置。若江东对此无力反应,那么下一步,交州的触角可能会进一步伸向豫章腹地,甚至威胁到丹阳的侧翼。

而他陆逊,如今却被困在这丹阳郡守的位置上,空有“相机行事”之权,却无足够的力量去影响大局。孙权虽然拨付了钱粮,允许他编练乡勇,但区区千人,在即将可能到来的大战面前,无异于杯水车薪。更何况,郡内那些被外部势力暗中武装、蠢蠢欲动的山越部落,就像隐藏在身边的火药桶,随时可能被引爆。

他派往庐陵查探民情的细作也带回了一些信息:庐陵城内秩序井然,市面繁荣,物价平稳,甚至比战前似乎更有活力。官吏办事效率颇高,新推行的种种政令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实。这一切都表明,陈暮对荆南的统治正在迅速巩固,其治理能力远超一般割据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