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毫不退缩的姿态。在局势不利时,陈暮选择用更坚定的信任和更高调的宣扬,来稳定内部,反击外界的质疑。
然而,就在命令即将发出之际,一名内侍匆匆而入,在陈暮耳边低语了几句。陈暮的脸色微微一变,挥退了内侍,沉默片刻,对庞统、徐元道:“此事……暂且压后一日再议。你们先退下吧。”
庞统与徐元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疑惑,但不敢多问,躬身退下。
书房内只剩下陈暮一人。他脸上的从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疲惫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惶?
小主,
内侍带来的消息,与江北战事无关,却可能动摇江东的根本——他的嫡长子,年仅十二岁的陈砥,突发恶疾,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医官束手,言及恐有性命之忧!
陈砥,这个名字寄托着他“中流砥柱”的期望,是他倾注了无数心血培养的继承人。此子聪慧伶俐,虽年幼已显仁厚,深得臣民爱戴。若他有个三长两短……
陈暮闭上眼,脑海中闪过长子稚嫩却坚毅的脸庞,闪过教他读书习武的点滴,更闪过江东未来可能因继承人问题而引发的动荡。他自己便是以旁支身份接手孙氏基业,深知其中艰难。一旦陈砥出事,那些潜伏的孙氏旧部、心怀异志的豪强,乃至他麾下这些骄兵悍将,会作何想法?
“夫君”一个温和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是崔琰之侄女,他的正妻崔氏。她端着一碗参汤,轻轻推门而入,脸上带着忧色,却努力保持着镇定,“砥儿吉人天相,定会无恙的。您要保重身体,江东……不能没有您。”
陈暮看着妻子,心中一暖,接过参汤,却毫无胃口。“婉儿,我是否……错了?”
崔氏柔声道:“夫君何出此言?”
“或许,我不该让云长如此独揽江北兵权?不该如此急切北伐?若我稳守江东,深耕数年,或许……”
“夫君。”崔氏打断他,语气罕见地坚定,“既已选择前行,便莫要回头再看深渊。关云长乃信义之人,既受盟约,必不负君。此刻江北将士正在血战,夫君若因家事而疑大将,动摇国本,岂非亲者痛,仇者快?砥儿若醒着,也绝不希望看到父亲如此。”
妻子的话如同醍醐灌顶,让陈暮瞬间清醒。是啊,此刻他若表现出丝毫迟疑,建业稍有风吹草动,传到前线,对军心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他深吸一口气,将碗中参汤一饮而尽,目光重新变得坚定:“你说得对。传令:按原计划,即刻发布对云长公的晋升嘉奖!并张榜求医,遍请江东名士,不惜一切代价,救治公子!”
他必须稳住,必须让所有人看到,他陈明远,依然是那个杀伐决断、信任属下的雄主!
东关,这座控扼栅水与长江交汇处的要塞,迎来了它最艰难的时刻。
关羽率主力入驻后,立刻着手加固城防,整顿兵马。夹石之战的伤亡统计出来,各部减员皆在三成以上,可谓伤筋动骨。但核心骨架犹在,尤其是魏延、邓艾这两支经历过血火淬炼的部队,虽然疲惫,但眼神中的凶悍与坚韧却更胜往昔。
“君侯,建业消息!”周仓呈上最新的鸽信。
关羽展开一看,是陈暮晋升他为前将军、假黄钺,并重申全面信任与支持的命令。信件末尾,还提及公子陈砥染恙,但主公依然全力支持前线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