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酋长请看,此乃荆州都督,赵云赵将军亲自签发的公文。”留赞声音沉稳,带着官府的威严,“文中明确承诺,官府将出资七成,并派遣工匠指导,协助你部开凿新渠,引水灌溉。所需劳役,由你部出丁,官府按日给予钱粮补助。工期定为三个月,若逾期未成,官府承担全部责任,并另有补偿。此印信,可代表江东之信诺!”
那巫师仔细阅读公文,脸上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低声向酋长翻译解释。酋长听着,眼中的桀骜稍减,但仍存疑虑:“印信…我认得不多。谁知是真是假?”
留赞按照赵云回文中的指示,继续道:“都督府亦考虑到此点。故特许,开渠期间,你部可选派得力之人,参与监工,核算钱粮用度,确保工程公正。若酋长仍不放心,本官可上书,请都督府乃至建业,派遣专使前来,当面宣慰,重申此诺!”
听到可以派人监工,甚至可能有“建业的大官”亲自前来,酋长的脸色终于缓和下来。能参与监工,意味着掌握了部分主动权,而非完全被动接受。他沉吟半晌,与巫师低声商议片刻,终于抱拳道:“既然太守大人和赵将军如此有诚意,我部若再纠缠,便是不识抬举了!好!就依公文所言!我即刻召回族人,并选派监工!”
一场可能酿成更大祸乱的冲突,暂时被压制下去。
然而,在后续清查挑起事端的汉人豪强时,留赞麾下的得力干吏却发现了不寻常的迹象。那豪强之所以有恃无恐地侵占水源、挑起械斗,背后似乎有来自北地的行商暗中提供银钱支持,并不断煽风点火,夸大官府与汉民对俚人的欺压。线索追查到一半,那几个北地商人却已如人间蒸发,不知所踪。
留赞接到报告,心头猛地一沉。他立刻意识到,这绝非简单的民间纠纷。提笔修书时,他的表情无比凝重,将“北地商人煽动”、“疑似魏国细作插手”的发现,以最紧急的级别,分别呈报荆州都督赵云与建业的镇南将军府。
建业,暗卫总部设在一处不起眼的民居地下,灯火常年不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机密的气氛。
庞统坐在主位,揉着发胀的额角,听着手下几名头目的汇报。桌案上堆积着来自各方的情报卷宗。
“统领,东关方面,关羽将军再次确认,物资紧缺,尤其是箭矢和伤药。文聘将军的水军补给线压力巨大,损失不小。”
“江北历阳,黄忠将军报,魏军张辽部有小规模异动,似有增兵迹象,已加强戒备。”
“交趾留太守急报,俚汉冲突背后疑有魏谍煽动…”
一条条消息,勾勒出江东四面承压的艰难局面。庞统一一做出指示,调动资源,协调各方。
这时,一名负责内部监察的头目快步走入,脸色凝重,呈上一份密报:“统领,建业城内,以及吴郡、会稽部分地区,近日悄然流传一则谣言,内容…极为恶毒。”
庞统接过密报,快速浏览,那双平日里闪烁着智慧甚至几分诙谐光芒的小眼睛,瞬间眯成了两条危险的细缝,童孔深处寒光乍现。密报上记录的,正是司马懿下令散播的那则谣言——“主公忌惮外将,已秘密处决或囚禁公子陈砥”。
“来源?”庞统的声音冷得像冰。
“还在追查,对方很狡猾,利用市井小童、流民乞丐散播,源头难以锁定。但手法…与之前‘锦绣阁’案如出一辙,应是曹魏‘毒钉’余孽或新启动的暗线所为。”
庞统挥手让头目继续严查并尽力压制流言,自己则拿起那份留赞从交趾发来的急报,将两件事放在一起。
魏谍在交州煽动蛮族,制造边衅;同时在江东腹地散播如此致命的离间谣言…这绝非孤立的事件!
他霍然起身,脸上的慵懒之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面对致命威胁时的极度警觉。司马懿!好狠辣的算计!这是要将外部军事压力与内部政治瓦解结合起来,双管齐下,动摇江东的根基!
庞统抓起两份卷宗,快步走出暗卫总部,向着镇南将军府的核心书房疾步而去。夜色笼罩着建业,繁华之下,无形的杀机比东关城下的刀光剑影更加凶险。他知道,必须立刻让明远知晓这一切。江东面临的,是一场全新的、更加复杂的战争,一场直指人心与信任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