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文课刚毕,亲卫送来两份密报。赵云阅后,神色不变,却将其中一份递给了陈砥。
“公子也看看吧,此乃江北与许都最新动向。”
陈砥接过,仔细阅读。一份是关于曹魏的。东关大败后,曹丕虽未再发动大规模进攻,却采纳了司马懿之策,转而采取经济封锁与海上骚扰。下令严格限制江北与江东的民间贸易,特别是铁器、马匹、粮食等战略物资,违者重处。同时,青徐方向的臧霸,加大了对江东沿海的袭扰力度,霍峻的“靖海营”与朱桓的“猎鲨”分队压力倍增。
另一份则关于西蜀。诸葛亮似乎加强了对汉中与五丈原方向的经营,与曹真对峙的刘备军稳扎稳打,并无退意。而关于交州之事与霍弋的汇报,西蜀方面尚未有正式回应,保持了沉默。
“曹丕此策,乃是钝刀子割肉,意在长期消耗我江东国力。”陈砥分析道,“而西蜀沉默…其意难明。是内部意见不一,还是仍在观望?”
赵云颔首:“公子所见不差。经济封锁,看似不如刀兵酷烈,然其害更久。商路不畅,则税源减少,物资短缺,物价腾贵,久之必生内乱。至于西蜀…”他顿了顿,“诸葛亮乃谨慎之人,其在等,等一个最佳的介入时机,或者,等我与曹魏两败俱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陈砥问道。
“主公与元直先生已在商议对策。或可加大与交州、南洋的海贸,开辟新的财源与物资渠道。同时,令霍峻、朱桓择机反击,打击臧霸气焰,确保海路安全。”赵云道,“至于西蜀,既然他沉默,我们便以静制动。关将军在江东一日,便是我们手中最重要的筹码之一。眼下,巩固自身,静观其变,方是上策。”
陈砥默默点头,将江北的经济封锁与西蜀的沉默记在心中,这都是未来需要面对的难题。
在江陵的日子并非全是紧张的课业与沉重的局势。偶尔,赵云也会带陈砥微服出行,体察荆南民情。
这一日,两人身着便服,只带了数名亲卫,来到江陵城外的鱼米之乡。但见阡陌纵横,桑田如织,农夫于田间劳作,孩童在村口嬉戏,一派安宁景象。
行至一处集市,人声鼎沸,物产倒也丰富,可见荆南在赵云治理下,民生还算安定。在一处书肆前,陈砥被一阵清越的琴声吸引。循声望去,只见一位青衫文士,正在肆内抚琴,琴音淙淙,透着一股澹泊与宁静。
赵云见陈砥驻足,便道:“此乃荆楚名士,蒯越之侄,蒯良之子,蒯祺。其家学渊源,却淡泊名利,在此隐居授徒。”
蒯氏乃是荆州大族,与蔡氏、黄氏等并称,在荆州根基深厚。陈砥知道,父亲能迅速稳定荆州,与妥善处理与这些本地大族的关系密不可分。
两人走进书肆,蒯祺停下抚琴,起身相迎,神态从容,不卑不亢。他显然认出了赵云,但对陈砥的身份似有猜测却未点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