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凤雏归巢

魏砥 柯哀的罐头 2318 字 6天前

“臣,领命!”庞统与徐庶齐声应道。

荆南,江陵都督府。陈砥的课程,进入了新的阶段——实际理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云将一部分非核心的军政文书交给陈砥初步批阅,范围涉及荆南各郡的赋税征收、刑名诉讼、军械调配、水利修缮等。每一份文书,陈砥都需仔细阅读,查阅相关律法档案,了解地方情势,然后草拟处理意见,再呈送给赵云审阅定夺。

这绝非易事。他面对的不再是沙盘上抽象的符号,而是关系到具体民生、吏治、军备的繁杂事务。

例如,一份来自桂阳郡的文书,报告郡内两大宗族因争夺一处山林归属,发生大规模械斗,死伤数十人,地方官府难以弹压,请求都督府派兵。

陈砥没有立刻批示派兵,他调阅了桂阳郡的图册和过往卷宗,发现那处山林归属历来模糊,且地处两县交界,管理混乱。他思索良久,草拟意见:首先,责令桂阳太守立即派遣得力干员,前往调停,将双方首要分子拘押,平息事态;其次,由都督府派出精通律法与民政的官员,会同郡县,重新勘察地界,依据律令与历史沿革,明确山林归属,并公示于众;最后,对挑起械斗、造成死伤者,依法严惩,以儆效尤。只有在调停无效、局势失控的情况下,再考虑出动军队威慑。

赵云看到这份意见,微微颔首,提笔在“派兵”二字上画了个圈,批注道:“军政分离,非万不得已,不可轻动刀兵。公子所虑周详,然可补充:责令郡兵加强巡逻,防患未然。”

又比如,一份关于军械调配的文书,请求给某部增配强弓硬弩。陈砥没有立即批准,而是调取了该部近期训练损耗与库存记录,发现其损耗率偏高,且库存尚有余裕。他批示:准予补充部分损耗,然需查明损耗偏高原因,是训练不当还是保管不善?责令该部限期整改,并派员核查。

赵云看后,批注:“明察秋毫,见微知着。为政者,不仅要知道给什么,更要问为什么给,给了之后效果如何。”

通过这些实际事务的处理,陈砥深刻体会到治理一方的艰难与复杂。每一项决策,都牵扯到多方利益,需要权衡利弊,考量长远。他变得更加谨慎,也更加勤奋,常常熬夜查阅资料,向桓阶及都督府其他经验丰富的属官请教。

他的努力与进步,赵云看在眼里,喜在心中。这块璞玉,正在政务的磨刀石上,被一点点打磨出内敛而坚实的光华。

就在庞统返回建业、陈砥潜心理政的同时,江北的战事陡然升级。

张辽似乎得到了许都的严令,不再满足于小股骚扰,开始集结兵力,对历阳外围的几处重要堡寨发起了轮番攻击。这些堡寨卡在通往历阳的要道上,一旦失守,历阳将直接暴露在魏军兵锋之下。

黄忠压力巨大,他亲临前线,指挥防御。魏军攻势凶猛,动用了大量攻城器械,堡寨守军伤亡惨重,箭矢滚木消耗极快。

“父亲!让孩儿带兵出城,突袭一下张辽的后队,缓解堡寨压力!”黄忠之子,裨将军黄叙,见父亲连日辛劳,须发更白,忍不住请战。

黄忠瞪了他一眼,斥道:“胡闹!张辽用兵老辣,岂会无备?贸然出击,正中其下怀!守城!给老子死死守住!文聘将军的补给很快就到!”

然而,文聘那边的日子也不好过。满宠指挥水军,加强了对长江水道的封锁,试图切断历阳与后方的联系。文聘虽然凭借水军优势屡次突破,但运输船队的损失也在增加。

更令人忧心的是广陵方向。臧霸利用船队数量优势,分兵数路,同时袭扰江东沿海多处地点,霍峻与朱桓左支右绌,虽然击退了大部分进攻,但一处位于吴郡边缘的小型军港还是被魏军攻破焚毁,守军全部战死。

消息传回建业,朝野震动。曹魏的攻势,显然是一次有预谋、有协调的全线施压!

陈暮连夜召集庞统、徐庶、以及刚刚返回述职的文聘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