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秦淮夜宴

魏砥 柯哀的罐头 2216 字 3天前

马良回道:“自上次商船事件后,李将军收敛了许多,边境暂归平静。然据我方细作观察,其营中练兵愈发刻苦,且与江东边境守将的私人书信往来并未完全断绝,信中虽无非议朝廷之语,但对江东戒备之意,溢于言表。”

“李严……其心难测。”诸葛亮轻叹一声,“他镇守荆州交壤处,关乎大汉东线安危,用之,则需防之。” 他沉吟片刻,“季常(马良字),你以为,眼下之势,我大汉当如何自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马良显然深思熟虑过,立即答道:“丞相,亮有三策,供丞相斟酌。”

“其一,稳守益州,内修政理。继续巩固陇右,发展生产,积蓄国力。与江东保持面上盟好,然需暗中加强边境武备,尤其是对李严所部,既要倚重,亦需有所制衡,可增派得力参军,或调整其部分防区。”

“其二,另辟蹊径,经略南中。南中诸郡,蛮夷混杂,久不服王化。若能趁江东吸引曹魏主要注意力之时,以精兵良将,辅以怀柔之策,平定南中,则可获得稳定之后方,以及人口、物资之补充,更可自南中窥视交州,对江东形成战略包围之势。”

“其三,”马良顿了顿,声音更低,“结好辽东,以牵制曹魏。公孙渊虽已降魏,然其首鼠两端,未必真心。我可遣密使,许以重利,诱其叛魏自立,或至少令其在北方制造事端,使曹魏首尾不能相顾。”

诸葛亮静静听完,手中羽扇停顿了片刻,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季常之策,老成谋国。三策并行,可保我大汉立于不败之地。”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蜀中的夜空:“稳守益州,是根本;经略南中,是奇招;结好辽东,是远略。然此三策,皆需时日,尤以南中为甚。眼下,曹魏新败于江东,必不甘心,其下一步动向,尤为关键。令细作加紧打探许都司马懿之动向,我要知道,他接下来,会从哪里出手。”

“良明白。”马良躬身领命。

许都,魏国皇宫。

相较于江东的复苏和西蜀的谋划,此地的气氛要压抑得多。跨海奇袭的惨败,如同一记沉重的耳光,扇在了刚刚称帝不久的曹丕脸上,也扇在了主导此计的司马懿脸上。

曹丕的脸色依旧阴沉,连日来的朝会都弥漫着一股低气压。挥退侍从后,他只留下了司马懿一人。

“仲达,江东之患,如今已是心腹之疾!”曹丕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陈暮小儿,其势已成!难道就任由他坐大不成?”

司马懿深深一揖,神色依旧平静如水:“陛下息怒。江东虽胜一阵,然其隐患已露。陆逊新政,触及江东旧族利益,内部矛盾已生。此乃我大魏可趁之机。”

“哦?”曹丕目光一凝,“计将安出?”

“陛下,明攻不易,可暗图之。”司马懿缓缓道,“陈暮、陆逊倚重者,无非‘法度’、‘新政’。那我们就从这‘法度’入手,让其自乱阵脚。”

他走近几步,低声道:“其一,可派遣更多精干细作,携带重金,潜入建业、寿春,重点接触那些对陆逊新政不满的江东士族、豪强,如全氏、贺氏旧部等。不必劝其归降,只需资助其财力,煽动其不满,鼓励其在内部掣肘陆逊,散播流言,诸如陆逊‘拥兵自重’、‘欲效周郎故事’等,离间其与陈暮之关系。”

“其二,可在其新政推行关键处制造事端。例如,其既行盐铁专卖,我可令人伪造吴国官盐凭证,组织私盐大规模冲销其市场,扰乱其盐政,败坏其官府信誉。或在江北屯田区,散布谣言,称官府欲强征民田,或加重赋税,引发民变。”

“其三,”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行刺虽为下策,然若能成功,亦可收奇效。可招募死士,目标不必直指陈暮,可选其推行新政之关键干吏,或……陆逊本人。即便不成,亦可造成其内部恐慌,使其疑神疑鬼,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