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余波未平

魏砥 柯哀的罐头 1708 字 4天前

对新政的推行,他更加坚定不移。借着大胜之威和假节钺之权,他雷厉风行地处置了几个在战时供应粮草不力、或试图趁乱牟取私利的官吏,其中不乏与江东大族有牵连者。此举再次引发了暗中的不满,但无人敢在此时公开质疑。

而在历阳,黄忠虽获封赏,却并未居功自傲,反而对邓艾在此次救援战中的表现大加赞赏。“若非士载前出设伏,牵制了魏军部分兵力,老夫想要突破张合的阻击,也没那么轻松。”他拍着邓艾的肩膀,对众将道,“日后这历阳防务,要多倚重士载了。”

邓艾沉稳应下,心中却无半分骄躁。他深知,此战虽有小功,但比起独当一面的陆逊,自己仍需磨砺。他更加勤勉地钻研兵法,巡视防务,改进城防工事,并向黄忠提出了编练一支擅长山地、沼泽作战的特种部队,以应对未来可能更加复杂的江淮战事的建议,黄忠欣然同意。

与此同时,由徐庶推动、陈暮支持的官学与寒门选拔政策,也在战火之后,显露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尽管资源匮乏,阻力重重,但第一批设在江北几个郡县的乡学,终究是磕磕绊绊地办了起来。

那个名叫石三的屯田兵之子,凭借着在官学中识得的字和学到的粗浅算术,竟然在历阳郡举行的第一次小规模吏员选拔考试中,名列前茅,被录用为县衙的一名文书小吏。

消息传回他所在的屯田点,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个世代为兵、为农的寒门子弟,竟然真的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如同在沉寂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越来越多的贫寒家庭,开始将目光投向了那些简陋的官学,心中燃起了一丝微弱的希望。

这希望的火种,看似微不足道,却在悄然改变着这个新生政权的根基。

建业,全瑞的别院虽然解除了控制,但气氛依旧压抑。罚没部分家产的处罚,虽不伤筋动骨,却如同一个响亮的耳光,扇在全氏及其关联势力的脸上。

“假节钺……总摄江北……”全瑞摩挲着一块上好的和田玉,眼神阴鸷,“陆伯言如今是越发炙手可热了。长此以往,这江东,还有我等立足之地吗?”

坐在他对面的,是顾氏的那位旁支管事,他压低声音道:“全公,如今陆逊势大,又有主公信重,硬碰绝非良策。然,其新政苛酷,得罪之人众多,岂能长久?我等只需静待时机便可。”

“静待时机?”全瑞冷哼一声,“等到他将江北经营得铁桶一般,将所有利益尽收囊中?等到那些泥腿子都爬到我等头上作威作福?”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曹魏那边……最近可还有联系?”

顾家管事眼神一闪,微微颔首:“虽不如以往方便,但渠道仍在。司马懿似乎并未因合肥之败而气馁,反而……更有兴趣了。”

全瑞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那就告诉他们,想要搅乱江东,光靠行刺和散播谣言是不够的。陆逊的新政,才是他的根基,也是他的软肋!若能在此处……给予重重一击,或许比杀了他本人,效果更佳。”

密室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两张写满算计的脸孔。新的阴谋,在阴影中再次酝酿,目标直指陆逊新政的核心,也指向了吴公国那看似稳固,实则暗藏裂痕的根基。

江淮烽火暂熄,南中僵持不下,而建业的暗流与江北的新芽,都在预示着,更大的风暴,或许正在平静的海面下积聚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