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烽火照魏境,昊公誓师

邺城的秋日清晨,被一种前所未有的肃杀之气笼罩。天色刚蒙蒙亮,低沉而震撼人心的聚将鼓声便如同滚雷般响彻全城,一声接着一声,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咚!咚!咚!”

城内军营,早已人喊马嘶,沸腾如汤。各级将校披甲执锐,如同一道道钢铁溪流,从四面八方汇向城中心的魏公府前广场。脚步声、甲叶碰撞声、压抑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酝酿着一场风暴。

府内,刘昊早已穿戴整齐。两名亲卫正为他系紧玄色战袍的最后一根丝绦,袍服上暗绣的蟠龙纹路在晨光下若隐若现。熊山如同一尊黑铁金刚,抱着他那柄夸张的陌刀,侍立一旁,铜铃大的眼睛瞪得溜圆,满是兴奋,嘴里还不住地小声嘀咕:“来了来了,总算来了…俺的大刀早就饥渴难耐了…”

侯吉则在一旁急得团团转,手里拿着一卷最新的粮草调度册,试图在刘昊出门前做最后一次汇报:“主公!主公您再听俺一句,这是刚算出来的,大军开拔头十天的耗用,您看一眼,就一眼!这数字吓人啊,光是豆料就…”

刘昊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头,目光扫过那册子上密密麻麻的数字,淡淡道:“知道了。侯吉,此战若胜,敌军粮草,尽为你所有。此战若败…”他顿了顿,瞥了侯吉一眼,“你我皆成枯骨,要钱何用?”

侯吉猛地一噎,脸憋得通红,半晌才捶胸顿足道:“呸呸呸!主公定然旗开得胜!俺…俺这就去盯着装车,少了一粒米,俺把粮官的头拧下来!”说完,抱着竹简风风火火地跑了,那架势,倒像是要亲自去前线跟敌人抢粮食。

刘昊整理了一下臂甲,对熊山道:“走。”

“喏!”熊山声如洪钟,昂首挺胸跟在身后。

府门洞开。

门外广场,黑压压一片,尽是顶盔掼甲的骄兵悍将。高顺、张辽、徐晃、庞德…这些随着刘昊从边军血火中杀出的核心将领立于最前,人人面色沉毅,眼神锐利如鹰。后方,是归附的西凉诸将以及并州新提拔的军官,神色则更为复杂,有激动,有忐忑,但更多的是一种被这凝重气氛感染出的战意。

文官队列以戏志才、郭嘉为首。戏志才脸色依旧带着些病态的苍白,但腰杆挺得笔直。郭嘉还是那副懒散样子,甚至偷偷打了个哈欠,仿佛眼前不是誓师出征,而是寻常的晨会。

广场四周,闻讯赶来的邺城百姓被军士们拦在外围,人头攒动,窃窃私语。担忧、恐惧、期盼…种种情绪在空气中弥漫。

刘昊一步步踏上临时搭建的高台,目光如冷电,缓缓扫过台下每一位将领,每一位士兵。他没有立刻说话,只是沉默地注视着他们。那沉默却比任何呐喊都更有力量,原本还有些细微声响的广场彻底安静下来,只剩下秋风吹动旌旗的猎猎作响。

数千道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终于,他开口了,声音并不如何嘶声力竭,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将士们!”

仅仅三个字,便让所有士兵下意识地挺直了脊梁。

“我们脚下,是并州!是凉州!是我们用血,用命,从胡虏手里,从叛军手里,一寸一寸夺回来的土地!”刘昊的声音陡然拔高,“在这里,我们推行新政,让百姓有田种,有饭吃!让你们的家小,不再受冻饿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