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奇物租赁”业务的火爆,让霍天渊在器鼎峰的地位变得颇为超然。他不再仅仅是那个屡屡制造“惊喜”(或惊吓)的炼器奇才,更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其独特的商业模式甚至引来了其他峰头弟子好奇的考察。然而,坐拥源源不断的灵石,霍天渊并未耽于享乐,反而有了更充足的底气去支撑他那永无止境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财富,于他而言,不过是换取更多“试错”机会的筹码罢了。
这一日,他并未沉浸在虚拟幻阵的推演中,也未敲打那些需要特定旋律的材料,而是罕见地溜达到了宗门的膳堂后厨。并非为了口腹之欲,而是他被膳堂首席灵厨——一位以能将普通食材化腐朽为神奇而闻名的胖师傅——那神乎其技的颠勺手艺和精准的火候掌控吸引了。
只见胖师傅立于巨大的灵灶前,面对熊熊燃烧的、由阵法控制的灵火,手腕翻飞,一口玄铁大锅在他手中轻若无物。食材在锅中翻滚,受热均匀,何时投入辅料,何时注入灵泉,何时转为文火慢炖,时机拿捏得妙到毫巅。空气中弥漫着复杂的香气,那是各种食材特性在精准火候下完美融合、升华的结果。
霍天渊看得如痴如醉。他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将眼前的景象与自己的炼器过程重叠起来。
熔炼材料,不正如加热食材,需要恰到好处的火候?过则焦糊,不及则生涩。
融合不同属性的材料,不正如调配五味,讲究君臣佐使,平衡方能成就美味?
塑形锻打,不正如颠勺翻炒,让材料在运动中均匀受力,达到最佳状态?
甚至那“音乐炼器法”,不也暗合了烹饪中所谓的“锅气”与“节奏”?
一个前所未有的、带着浓郁烟火气的念头,如同刚出锅的馒头散发出的蒸汽,热乎乎地涌上他的心头——何不将炼器,真正当作一场烹饪来进行?
这个想法让他兴奋得搓了搓手。他立刻返回炼器室,目光扫过那些冰冷的金属、矿石,仿佛在看待一堆待处理的特殊“食材”。
他首先要攻克的是“火候”。炼器之火,通常追求极致的高温以求熔炼彻底,但他从灵厨那里领悟到,不同的“食材”(材料),需要不同的“火候”(温度与时间)。他开始像研究菜谱一样,研究各种基础材料的“热敏特性”。他发现,“赤铜”需猛火快炼,如同爆炒,方能锁住其内部的锐金之气;“温玉”则需文火慢煨,如同煲汤,才能慢慢激发其温润灵性;而某些性质活泼的辅料,则需像撒葱花一样,在关键时刻投入,利用余温激发其特性,过早投入反而会破坏整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