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集 仁宣之治:洪熙皇帝(8)

朱高炽:“差不多,连哪个驿站的马最能跑都门儿清。最后迁京时,光整理监国档案就装了几十车,跟搬家似的,累得我那阵子见了马车就犯怵。”

杨士奇:“太子爷这是把南京的家底都摸清了。迁京前,他特意让人盘点南京的国库,连库房角落的几匹旧布都登记在册,皇上看了清单,说比户部尚书记得还清楚。”

徐达:“这才叫当家本事!当年我守北平,库房里有多少粮草、多少兵器,闭着眼都能数出来。”

朱高煦:“徐将军您可别往他脸上贴金,他那是闲的!换作是我,早带着兵护送迁都队伍了,哪用得着天天扒拉账本?”

朱棣:“高煦你懂什么!迁都是百年大计,粮草、物资、人员调度,哪一样出岔子都不行。你大哥把这些理顺了,比你打十场胜仗都管用!”

秦良玉:“永乐皇上说得是。就跟大军出征前的准备似的,粮草备不齐,兵甲不趁手,仗没法打。太子爷这三年多的监国,就是给迁都这场‘大战’备足了弹药。”

朱祁镇:“哈哈哈哈,弹药!太子爷这是把自己活成了‘移动粮仓’啊!不过话说回来,迁到北京后,是不是就不用监国了?”

朱祁钰:“哥你想啥呢,成祖爷在北京当‘大老板’,太子爷说不定还得管南京的“分公司”呢。”

海瑞:“迁都之举,利在千秋。太子爷监国期间,弊绝风清,民安其业,实为迁都之稳固根基。此等功绩,当记于史册。”

朱高炽:“歇啥呀,刚到北京,宫里的事儿、朝堂的事儿堆成山,还得适应北方的气候,头几个月天天流鼻血——还好有我妈给我炖的补品。”

朱元璋:“行了行了,迁都就迁都,别总说吃的。南京留着也挺好,以后我想回娘家(凤阳),还能在南京歇脚。”

马秀英:“重八你就别操心了,孩子们把事儿办得挺好。咱们还是听高炽说说到了北京的新鲜事吧。”

朱棣:“爸爸,您又不是一个人在南京,不是还有妈妈和大哥嘛,对了,还有孙中山先生也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允炆:“唯独就是我不在。”

朱高煦:“谁叫你放火自焚啊。”

朱棣:“准确来说,允炆侄儿到底去哪儿了都不知道,这也不能怪我嘛。”

秦良玉:“咱们继续听吧。”

朱高炽:“从1422年,永乐二十年三月到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我爸爸在榆木川驾崩期间,前面监国七个月,后面两次四个月。”

朱厚照:“这监国跟打卡上班似的,刚到北京还没焐热椅子,又得上岗了?太子爷这出勤率,比我上朝都高!”

朱厚熜:“堂兄你少贫,这叫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成祖爷晚年总亲征,太子爷监国就是‘战时总理’,国家机器离了他转不动。”

朱高煦:“什么总理?我看就是个看家的!有本事跟我一样跟着爸爸去前线砍蒙古人啊,天天在后方磨墨,算什么本事?”

徐达:“汉王你这话又糙了!当年我在前线打仗,最盼的就是后方有个能看家的。要是后方乱成一锅粥,前线将士能安心拼杀?高炽这是在后方给你搭戏台呢,你还嫌戏台不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