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仁宣之治:宣德皇帝(6)

秦良玉:“郑公公这是‘一生为大明远航’,比某些只会在朝堂上吵来吵去的强多了。最后一次航行能平安返航,也算出师圆满。”

戚继光:“这船队规模,比我守着的那些倭寇船队强百倍!要是能把这航海技术用在海防上,倭寇根本不敢来。”

海瑞:“郑和下西洋,虽然耗资巨大,但扬国威于四海,通往来于异域,也有它的功绩。宣德皇上停罢,大概是因为民力有限,也算是权衡之举。”

朱瞻基:“当时确实觉得,七次下西洋也够了,外番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不如把钱省下来给百姓。郑和走得安详,也算了了他的心愿。”

朱瞻基:“我宣德朝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真是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继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着名的仁宣之治盛世局面。”

朱厚照:“嚯!文有三杨、武有张辅,地方还有于谦这样的狠人,这配置比我豹房的高手团还豪华!仁宣之治?听着就比我正德朝热闹。”

朱厚熜:“堂兄你别光羡慕,这叫强将手下无弱兵。宣德爷能把这些人拧成一股绳,比我平衡内阁和外戚强多了——不过于谦后来可是给你儿子帮了大忙。”

朱祁镇:“于谦确实厉害!后来我被‘北狩’,全靠他撑着……不过爸爸这朝人才济济,比我那时候强多了。”

朱祁钰:“爸这是攒了个全明星阵容,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比你重用王振靠谱十倍——三杨那组合,放现在就是顶流智囊团。”

杨荣:“景泰皇上过奖了,我们也就是搭把手。当时皇上啥都敢放手让我们干,不像后来有些时候,大臣想办事还得看脸色。”

杨士奇:“周忱在江南治水减赋,于谦在地方平冤狱,都是实打实为百姓办事。皇上总说,你们放手干,出了事我担着。这份信任,比啥赏赐都管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良玉:“这才叫君臣同心!文臣不瞎哔哔,武将不瞎折腾,地方官办实事,百姓能不安居乐业?比后来党争不断强多了。”

徐达:“当年我跟大哥打天下,就盼着有这么一天!文武将相一条心,比啥神兵利器都厉害——瞻基这组队能力,比我当年排兵布阵还牛。”

戚继光:“这盛世就跟强军似的,得有好将官带好兵。宣德皇上这朝上下一心,经济想不发展都难——可惜后来这阵容散了。”

海瑞:“政在得人,仁宣之治,实赖于此。宣德皇上知人善任,不疑不猜,此乃盛世根基,后世当效之。”

朱元璋:“总算干了点像样的事!比你那几个不着调的后代强。不过别骄傲,守江山比打江山难!”

朱棣:“我的孙子,眼光能差?三杨是我留给瞻基好圣孙的,没白费我的苦心!”

朱瞻基:“都是大家齐心协力,我也就是搭个台子。爷爷打下的底子,爸爸铺的路,我不过是接着走罢了——再说了,有这么多能人帮衬,想不盛世都难。”

朱厚照:“得得得,又开始商业互吹了!宣德爷,这盛世能维持多久啊?后来没出啥幺蛾子吧?”

朱祁镇:“1435年,宣德十年正月,爸爸病重不能上朝,命群臣在文华殿拜谒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我。

同月,爸爸在乾清宫驾崩了。遗诏说国家重务都由母亲皇太后张氏处置。当时外面传言,母亲想立襄王为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