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立即在乾清宫召见阁臣杨士奇、杨荣等人,宣布我为新皇帝。杨士奇等人都呼万岁,母亲想立襄王的传言才平息下去。
十一日修建宣德帝陵。二十五日,给爸爸上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
朱厚照:“刚夸完盛世就来这出?太后想立襄王?这剧情比我看的话本还刺激,幸好杨士奇他们稳住,不然英宗爷你这皇位悬了!”
朱厚熜:“太后当机立断召见阁臣,这叫快刀斩乱麻,比我当年对付‘大礼议’那帮人果断——不过外面传这种话,怕是有人想搞事。”
朱高煦:“我就说吧,帝王家哪有什么安稳日子!要换作是我,早带兵把造谣的揪出来。”
杨荣:“当时太后召见我们时,手里还攥着先帝遗诏,指着太子说,这是先帝选定的。那气场,比成祖爷当年训话还镇得住场。我们当场叩拜,谣言第二天就消了。”
杨士奇:“多亏太后英明,要是拖上几天,指不定出什么乱子。先帝没看错人,太后这定海神针的本事,比某些只会哭哭啼啼的后妃强百倍。”
朱祁镇:“我当时才九岁,啥都不懂,就记得母亲抱着我说,别怕,有妈在。后来才知道,那几天宫里的侍卫都加了三倍。”
朱祁钰:“哥你是真幸运。换作是我,怕是没这好运气——不过太后这操作,确实给你铺了路,比我后来那处境强。”
秦良玉:“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后和阁臣这波配合,堪称教科书级维稳。要是稍有犹豫,仁宣之治的底子可能就动摇了。”
徐达:“这就跟打仗时主帅阵亡,副将立马接旗一样,得快、准、狠!太后和三杨这反应,够格当三军统帅。”
戚继光:“谣言这东西,比倭寇还难缠,传得快,破坏力大。太后直接亮明态度,就跟我在边关杀一儆百似的,管用!”
海瑞:“太后以一言定社稷,阁臣以一拜安群情,此皆忠君体国之举。先帝有知,当感欣慰。”
朱元璋:“总算没出大乱子!女人家能有这见识,不容易。不过朱祁镇你记住,这皇位不是捡来的,得好好干,别辜负了你爸和你妈。”
朱棣:“好圣孙的眼光没错,选的太后和辅臣都靠谱。祁镇,学着点,别光记着玩!”
秦良玉:“对了,郑和不是进来了吗?啥时候让他说说话呀?”
朱瞻基:“我已驾崩,在听我儿祁镇故事之前,也就是明天,让他说说下西洋故事吧。”
秦良玉:“好嘞。”
朱瞻基:“有劳秦将军啦。”
秦良玉:“宣德皇上不客气。”
“啪!”
秦良玉:“要晓得后续啷个样,就请继续关注下一章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