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江南的周室派人来了,说愿向大秦称臣,年年纳贡,只求陛下承认他们的封地。”赵勇前来汇报,语气中带着不屑。
李砚冷笑一声:“称臣?他们早有今日,何必当初负隅顽抗?告诉来使,想要称臣可以,必须交出长江沿岸的所有城池,解散军队,周室宗室迁往长安居住。否则,明年开春,朕便挥师南下,踏平金陵!”
他知道,江南的藩王们已是强弩之末。北方的稳定与富庶,早已让江南百姓心生向往,不少周军士兵甚至偷偷渡江投降。只要再施加些压力,江南的归顺只是时间问题。
这日,李砚正在翻看各地送来的农桑报告,秦老儒匆匆赶来,手中捧着一本册子:“陛下,您看!这是北方试种土豆的产量,一亩地竟能收获三千斤!”
李砚接过册子,看着上面的数据,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三千斤的产量,是传统粟米的五倍有余!有了这样的产量,别说养活北方百姓,就算南下统一江南,粮草也绰绰有余。
“立刻下令,在北方各州全面推广土豆、番薯种植,官府提供种子与技术指导,凡超额完成种植任务的,减免赋税。”李砚站起身,语气斩钉截铁。
消息传开,北方百姓欢呼雀跃。他们不再担心饥荒,开始开垦更多的荒地,连那些曾经贫瘠的山坡与盐碱地,也种上了土豆与番薯。田野里,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李砚站在皇城的角楼上,望着北方的原野。那里,新作物正在茁壮成长;长安城内,百工营的锤声此起彼伏,新的农具、兵器不断产出;登州港外,北洋水师的楼船往来穿梭,带来了异域的财富与种子。
他知道,大秦的根基已经稳固。文有科举取士的儒生治理地方,武有铁甲重步兵与北洋水师守护疆土,民有高产作物解决温饱。接下来,便是南下江南,完成最后的统一。
至于更远的未来,他已将目光投向了大海。墨渊传来消息,在更遥远的西方海域,似乎有一片广袤的大陆,那里或许有更多的奇珍异宝,或许有更先进的文明。
“等统一江南,便组建更大的船队,去看看那片大陆。”李砚轻声道,眼中闪烁着探索的光芒。
窗外,夕阳正浓,将长安的宫殿染成金色。属于大秦的时代,才刚刚拉开序幕。而他,这位从草原崛起、一统北方、扬帆出海的开国皇帝,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让大秦的旗帜,插遍已知与未知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