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对于即将面临全国执政、需要处理远比战争时期复杂得多的社会关系的东方革命来说,是无价之宝。
“特别是现在,”陈雅的语气变得有些沉重,她放下笔,看向玛格丽特,“国内战争形势严峻,但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只靠军事命令和临时政策。我们需要有一套即使在战时也能基本稳定运行的根本大法(宪法雏形)和紧急状态法,既要保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率,又要防止权力滥用,保护基本人权。我看法兰西公社在战时立法和公民权利保障的平衡方面,也有一些尝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说到这里,她忽然想起什么,从笔记本底下抽出一叠写得密密麻麻的稿纸,有些腼腆地递给玛格丽特:“这是我……我结合这边学到的东西,还有我们那边的实际情况,试着草拟的一份《战时社会治安与人民权利保障暂行条例(草案)》的初步框架和一些设想。可能很幼稚,你……你有时间可以看看吗?”
玛格丽特接过那叠沉甸甸的稿纸,她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心血和责任感。她郑重地点头:“当然,我一定会仔细看。阿雅,你做的这项工作,非常重要,甚至不亚于在前线指挥一场战役。法律,是文明的尺度,也是革命的保障。一个无法无天的社会,即使打赢了仗,也建不成真正的社会主义。”
她看着陈雅,语气充满鼓励和期许:“不要怕想法幼稚,任何伟大的法律体系都是从摸索开始的。你在这里,不仅要学具体的法条,更要理解法律背后的精神,理解它们是如何回应社会需求、平衡各方利益、引导社会向前的。然后把这种精神,和我们东方的文化传统、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活的法律。”
陈雅用力地点点头,镜片后的眼眸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明白!我会继续努力的!一定要为我……不……我们未来的新中国,打下最坚实的法治基石!”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两位女性身上,一位是运筹帷幄的革命领袖,一位是孜孜不求的未来法学家。她们所处的阅览室,安静得只能听到书页翻动和笔尖划过的沙沙声,但这里所思考和酝酿的东西,却关乎着千万人的未来和一种新文明秩序的构建。
玛格丽特知道,将陈雅这样的专业人才留在欧洲深入学习,是正确的。战争的胜利需要枪杆子,但国家的长治久安,更需要像陈雅这样怀着理想和严谨态度去锻造“笔杆子”和“规尺”的人。
离开司法局时,玛格丽特的心情比来时更加踏实。她看到了一颗正在法治土壤里茁壮成长的种子,这让她对遥远的东方战火之后的未来,多了几分具体的、理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