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巴清行贾 驰道初显效

就在石娃那样的民夫在尘土与血汗中,用生命为帝国的“血管”奠基时,在那遥远的巴蜀之地,有一位女性,正用她精明的商业头脑,敏锐地捕捉着这庞大工程可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商机。

她,就是巴寡妇清。

如果用现代眼光看,巴寡妇清女士绝对是秦帝国版的“商业女王”、“顶级女富豪”。她继承并壮大了夫家经营朱砂(丹砂)的产业,这玩意儿在古代可是紧俏货,不仅是炼丹修仙、绘画颜料的重要材料,还具有药用价值,甚至用于防腐。她的生意网络遍布巴蜀,富可敌国,连秦始皇都对她礼遇有加(史载“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这位女企业家,不仅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更有着极强的政策洞察力和执行力。当“车同轨”的诏令传到巴蜀时,许多商贾还在观望、抱怨改造车辆的成本,巴清却已经果断下令,将自己旗下所有主要跑长途的商队车辆,全部按照“六尺轨”的新标准进行了改造或定制。

此刻,在巴郡她的货栈大院外,一支规模不小的商队正在做最后的出发准备。十几辆货车整齐排列,车轮之间的宽度,都用标准的秦尺仔细校验过,确保是精确的六尺。车上满载着用木箱和麻袋妥善包装的巴蜀特产——上好的朱砂、珍稀的药材(如黄连、川芎)、或许还有精美的蜀锦。

巴清本人,穿着一身利落的、兼具实用与贵气的深色衣裙,正在亲自检查。她年纪不算很轻,但眼神锐利,举止干练,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夫人,所有车辆都已查验无误,符节、货单、通关文书也都备齐了。”商队管事躬身汇报。

巴清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那些改造一新的车轮,又看向东方,那条刚刚贯通不久、连接巴蜀与关中的**驰道**(或者说,是这条超级高速公路网的巴蜀段)。

“此次前往咸阳,主要走新修的驰道。”巴清对管事吩咐道,“仔细体会一下,与以往行程有何不同,路况、车速、关卡查验,皆需留意,回来报我。”

“是,夫人!”管事心领神会。他知道,夫人这是在为未来更大规模的商业扩张做前期“路测”。

商队出发了。起初的一段路,还是熟悉的蜀道,虽然经过初步整修,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底子还在,崎岖盘旋,车队行进缓慢,颠簸不已。伙计们和车夫们习以为常,默默忍受。

几天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当他们转入那条新修筑的、被称为“驰道”的官道时,所有人都眼前一亮,甚至有些不适应。

好家伙!这路……也太宽了吧!

“道广五十步”是什么概念?车队行走在上面,感觉空旷得有点奢侈!并排跑七八辆马车都绰绰有余!路面不再是坑洼的土路,而是用那种被称为“隐以金椎”的工艺,分层夯筑得极其坚实、平整。车轮压上去,不再是令人烦躁的颠簸和摇晃,而是一种沉稳、顺滑的滚动感,只有规律的、轻微的轱辘声。

道旁,新栽的树苗已经吐露新芽,整齐地排列着,如同两列忠诚的卫兵,标志着道路的边界,也带来了一丝荫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