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技术大爆炸——逆向工程的飞跃

沪城东南方向,百公里外的东海海域,曾经是阴影吞噬者母舰降临的核心区域。

如今,这片海域的海面上漂浮着大片暗灰色的金属残骸,最大的一块足有三座足球场大小,像一头搁浅的庞然巨兽,在海浪中微微起伏。残骸表面布满了不规则的裂痕,有的地方还残留着能量灼烧的焦黑痕迹,隐约能看到内部复杂的管线和机械结构,散发着淡淡的幽蓝色光晕,那是外星科技残留的能量波动。

一艘艘大型打捞船停泊在残骸周围,船上的起重机正缓缓吊起一块块中小型残骸碎片,小心翼翼地放入船舱。打捞人员穿着特制的防辐射防护服,脸上戴着透明面罩,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好奇。他们的动作格外轻柔,仿佛在触碰易碎的珍宝——事实上,这些来自收割者母舰的残骸,确实是此刻地球上最昂贵、最有价值的“珍宝”。

石小凡悬停在半空中,银白色的空间屏障将他周身笼罩,隔绝了海面上的咸湿海风和残骸散发的微弱能量辐射。他的目光扫过下方的打捞现场,空间感知能力无声地扩散开来,覆盖了整片海域的残骸。

在他的感知中,这些残骸的金属结构异常奇特,内部蕴含着一种从未见过的能量场,即使母舰已经坠毁多日,这种能量场依旧没有完全消散。更让他惊讶的是,部分残骸的金属材料在海水的侵蚀和压力下,竟然没有丝毫锈蚀,依旧保持着极高的强度和韧性。

“石先生,您来了。”一艘指挥船上,联合政府“星骸开发计划”总负责人陈敬之院士朝着石小凡挥了挥手。这位年近七旬的物理学家,头发已经全白,但精神矍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身上穿着和打捞人员同款的防护服,显然已经在现场忙碌了很久。

石小凡缓缓降落至指挥船的甲板上,空间屏障悄然散去:“陈院士,打捞工作进展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进展很顺利!”陈敬之快步走上前,语气中难掩激动,“多亏了您之前用空间异能将大部分残骸固定在海域内,没有被海浪冲走,否则我们的打捞工作至少要多花三倍时间。目前已经打捞上来大小残骸碎片三百余块,其中包含了母舰的能量核心碎片、武器系统残骸、护盾发生器部件等关键部位,价值连城啊!”

他指着远处那块最大的残骸,继续说道:“那块主残骸是母舰的中部舱段,我们初步探测到里面有完整的动力系统和部分控制系统,只要能完整拆解出来,对我们的逆向工程研究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不过它的重量太大了,普通打捞设备根本无法移动,还得麻烦您帮忙。”

石小凡点了点头:“没问题,需要我怎么做?”

“我们已经在主残骸下方安装了特制的固定索具,”陈敬之说道,“您只需要用空间异能托举住残骸的底部,配合打捞船的起重机,将它缓慢转移到旁边的巨型运输船上即可。运输船是专门为装载残骸定制的,甲板面积足够大,承重也能满足要求。”

“好。”石小凡没有犹豫,再次升空,来到主残骸的正下方。

他深吸一口气,周身泛起浓郁的银白色光芒,空间异能全力运转。随着他的意念一动,一股庞大的空间之力从掌心涌出,稳稳地托住了那块重达数万吨的巨型残骸。

残骸下方的海水被空间之力挤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凹陷,浪花四溅。石小凡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力量,将残骸缓缓向上托起,速度慢而稳,避免因受力不均导致残骸进一步破损。

指挥船上,陈敬之紧紧盯着监控屏幕,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虽然他对石小凡的实力充满信心,但这块残骸太过重要,容不得半点闪失。“慢点,再慢点……保持平衡……”他对着对讲机轻声说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打捞船的起重机也同步启动,巨大的钢缆绷紧,配合着石小凡的空间之力,将主残骸缓缓向运输船的方向移动。整个过程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期间石小凡始终保持着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手臂已经微微发酸,但他没有丝毫松懈。

当主残骸最终平稳地落在运输船的甲板上时,指挥船上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陈敬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朝着石小凡深深鞠了一躬:“石先生,太感谢您了!这一下,我们的研究就有了最核心的基础!”

石小凡降落回指挥船,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微微一笑:“这是我应该做的。希望这些残骸能帮到你们,让地球的科技尽快提升,避免再遭受上次那样的灾难。”

“一定!”陈敬之眼神坚定,“联合政府已经整合了全球最顶尖的科研力量,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两千多名科学家、五百多名异能工程师已经全部集结到位,在华国、北美、欧洲分别建立了三大联合研究院。我们发誓,一定要吃透这些外星科技,让地球拥有自保的实力!”

石小凡点了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经历了那场惨烈的战争,人类终于真正团结了起来。这种跨越国界、种族的合作,正是地球科技实现飞跃的最大底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运输船载着巨型残骸和其他打捞上来的碎片,缓缓驶向沪城附近的“东海联合研究院”。这座研究院是在战争期间紧急修建的,位于地下三百米处,配备了全球最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最严密的安保系统,是“星骸开发计划”的核心研究基地之一。

当运输船抵达研究院专用码头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科研人员和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在石小凡的协助下,残骸碎片被逐一运送到研究院的不同实验室,开始了紧张的拆解和研究工作。

东海联合研究院的核心实验室里,灯火通明。

一块巴掌大小的母舰外壳碎片被放置在特制的实验台上,周围环绕着数十台精密的仪器,屏幕上跳动着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波形图。材料学家林晚晴院士正戴着特制的防护手套,小心翼翼地用探针触碰着碎片表面。

林晚晴今年四十二岁,是华国材料科学领域的顶尖专家,战争期间曾带领团队研发出多种高性能防护材料,为异能者和士兵们提供了重要的保护。此刻,她的眼睛紧紧盯着显微镜的目镜,脸上满是震撼。

“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她喃喃自语,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旁边的助手小张连忙问道:“林院士,怎么了?发现什么了?”

林晚晴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你自己看!”她示意小张凑近显微镜,“这块碎片的金属结构极其特殊,是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复合材料,内部由纳米级的金属丝和未知的晶体结构交织而成,密度只有钛合金的三分之一,强度却足足是钛合金的五十倍以上,而且还能抵御高温、腐蚀和能量冲击!”

小张凑近显微镜,看了片刻后,也露出了震惊的表情:“我的天!这怎么可能?现有材料科学理论根本无法解释这种结构!”

“不仅如此,”林晚晴继续说道,“我刚才用高能射线照射测试,发现它还能吸收部分能量,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结构强度。你看这个数据,当能量射线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它的硬度竟然提升了百分之三十!如果我们能复制这种材料,无论是用于武器制造、防护装备,还是建筑、交通领域,都将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她顿了顿,又说道:“立刻启动成分分析程序,用原子探针层析仪检测它的元素组成,同时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构建它的微观结构模型。我要知道它的每一个细节!”

“明白!”小张立刻开始操作仪器。

实验室里顿时忙碌起来,仪器运行的嗡嗡声、数据打印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充满希望的科研交响曲。

然而,研究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三天后,林晚晴看着屏幕上的成分分析结果,眉头紧紧皱了起来。“钛、铬、镍……还有三种未知元素,我们的元素周期表上根本没有记录。”她指着屏幕上的三个峰值,“这三种未知元素是构成这种复合材料的核心,没有它们,就无法复制出相同的性能。”

“那怎么办?”小张有些沮丧,“我们连这些元素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合成它们了。”

林晚晴没有说话,陷入了沉思。她知道,这是逆向工程中最常见也最棘手的问题——外星科技使用的基础材料,可能超出了地球现有的元素认知。如果无法解决元素合成的问题,那么后续的一切研究都将无从谈起。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推开了,异能工程师赵铁山走了进来。赵铁山是一名B级金系异能者,同时也是顶尖的机械工程师,擅长将异能与机械技术结合,战争期间研发的“异能驱动战甲”曾立下汗马功劳。

“林院士,听说你们遇到麻烦了?”赵铁山笑着问道,手里拿着一个金属样本。

林晚晴点了点头,将遇到的问题告诉了他。

赵铁山听完后,沉吟片刻,说道:“或许,我可以试试用金系异能来模拟这种结构。”他将手里的金属样本放在实验台上,“这是我用金系异能提纯后的钛合金,我可以通过异能操控金属原子的排列,尝试复制碎片的微观结构,看看能不能达到类似的性能。”

林晚晴眼前一亮:“这倒是个思路!金系异能可以精准操控金属的形态和结构,或许真的能实现突破。我们现在就开始测试!”

实验再次启动。赵铁山将手掌放在金属样本上,金系异能悄然运转,淡金色的光芒包裹着样本。他闭上眼睛,集中精神,感知着样本内部原子的运动轨迹,同时对照着外星碎片的微观结构模型,一点点调整原子的排列方式。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赵铁山的额头渗出了汗珠,脸色也变得有些苍白。这种高精度的原子操控,对异能的消耗极大,也极其耗费心神。

“怎么样?”林晚晴紧紧盯着监测仪器,声音有些紧张。

赵铁山睁开眼睛,收起异能,喘了口气:“好了,你看看数据。”

林晚晴立刻看向屏幕,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强度提升了十倍!耐高温性能提升了十五倍!虽然还达不到外星碎片的水平,但已经远超现有材料了!”

小主,

“太好了!”小张兴奋地喊道。

林晚晴却没有停下,她看着赵铁山:“赵工,能不能再尝试加入其他元素?我们可以用异能将已知元素和未知元素的模拟粒子结合,看看能不能形成更接近的结构。”

“没问题!”赵铁山点了点头,再次运转异能。

这一次,他们在钛合金中加入了铬、镍等元素,赵铁山通过金系异能将这些元素的原子与模拟的未知元素粒子交织排列。经过反复试验,三天后,他们终于成功研发出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性能达到了外星碎片的七成。

“我们给它命名为‘星陨钢’!”林晚晴看着手中的新型材料样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有了它,我们的武器和防护装备将迎来质的飞跃!”

材料科学的突破,为其他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而在能量武器领域,一场更大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北美联合研究院的能量实验室里,物理学家马克·安德森正带领团队拆解一块来自母舰武器系统的残骸。这块残骸呈圆柱形,表面布满了复杂的纹路,一端有一个细小的发射口,内部隐约能看到闪烁的能量核心。

“这就是收割者母舰的舰载能量炮碎片,”马克指着残骸,对团队成员说道,“根据之前的战场数据,这种能量炮的威力足以瞬间摧毁一座小山,射程超过百公里。我们的目标,就是搞清楚它的能量转换原理,然后研发出小型化、可单兵携带的能量武器。”

团队成员们纷纷点头,开始有条不紊地拆解残骸。由于外星科技的精密程度远超地球,拆解工作异常艰难,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避免损坏内部的核心部件。

三天后,残骸被成功拆解,一个拳头大小的球形能量核心暴露在众人面前。这个核心散发着淡淡的紫色光芒,内部似乎有流光在不断涌动。

“这就是能量转换的核心部件!”马克的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检测它的能量波动,分析它的内部结构!”

仪器启动,一道道探测射线射向能量核心。屏幕上很快出现了能量核心的内部结构模型和能量波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