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工人雅克挥舞着拳头:“怕什么!我们有最优秀的军队!还有术师!让那些德国佬尝尝我们炼金术的厉害!为了法兰西的荣耀!” 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年轻一代中迅速发酵。
而角落里的老裁缝默里埃夫人,只是默默垂泪,低声祈祷:“上帝啊,求求您,不要再来一次战争…我的儿子,我的小皮埃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报纸连篇累牍地渲染事件的严重性,分析各国可能的反应,字里行间充斥着对“斯拉夫阴谋”的指控和对德国“幕后黑手”的影射。主战派的社论慷慨激昂,呼吁国家荣誉不容玷污,必须强硬回应盟友奥匈。只有少数左翼报纸还在微弱地呼吁冷静与和平。
街道上巡逻的宪兵明显增多,神色肃穆。一些政府机构门前开始出现小规模的支持强硬路线的请愿人群。关于军队预备役人员待命的模糊传闻开始悄悄流传。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和压抑的兴奋。
面包店的生意意外地好了起来。似乎人们在恐惧和不安中,更需要面包这种最基础、最实在的慰藉。索菲揉面的手带着前所未有的力量,仿佛要将所有的不安都揉进面团里。她烤制的面包依旧松软香甜,但她的眼神却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时刻留意着街头的动静和艾琳的状态。每当有穿着军装的人走过店外,她的心都会猛地一跳。
艾琳强迫自己冷静。她试图用理性分析局势:刺杀是导火索,但根源是列强的矛盾,巴尔干的积怨…她翻出地图,盯着萨拉热窝的位置,想象着那片被索菲报纸称为“血裔”之地的混乱。她想起自己那被军方否决的以太驻波优化技术,想起被自己毁掉武器部分的“夜莺”原型机。如果…如果战争真的爆发,她所学的术师知识,会被用在什么地方?用来精准地杀死多少像索菲、像面包店顾客那样的普通人?以太超载症的阴影从未如此清晰而迫近地笼罩着她。
她手腕上的蓝宝石手链,在焦虑的抚摸下,偶尔会闪过一丝微弱的、不稳定的蓝光,仿佛她内心的以太也在剧烈波动。她不止一次看向窗台的花盆——那埋着夜鸢尾种子的地方。希望?在这样席卷整个大陆的风暴面前,那点微弱的希望显得如此可笑和奢侈。父亲刻在怀表上的坐标——花神广场喷泉,此刻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关于“如果”的幻梦。
网膜上跳跃。他写下的“整个世界”,此刻沉重地压在她的肩头。整个世界都在燃烧的边缘,而她,这个只想用知识守护所爱、守护一点小小宁静的巴黎女学生,也不知何时会被这狂热的时代洪流推向前线。
阁楼里,只有索菲压抑的啜泣声,以及窗外巴黎街头,那越来越喧嚣、越来越狂热的,名为“战争”的鼓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