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炉火,没有风箱,没有锤凿锻造的叮当声。只有林可那强大而精密的念力,如同无形的手臂和最锋利的刻刀,开始操控那些材料。
青石碎块凌空飞起,在半空中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粉碎、提纯、再凝聚。石粉如同拥有生命般流动,自行勾勒、堆叠,形成一个个具有复杂分形结构和微观孔洞的蜂巢状晶格单元,这些结构是林可计算出的、能最大化表面积和能量谐振效率的形态。
木材则被分解成最基础的纤维束,这些纤维束在念力操控下,如同织布般被重新编织,嵌入到青石晶格的特定位置,形成承载和疏导能量的基底回路。木材本身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结构,在林可的微操下,其分子排列被调整到最优取向,以提升其能量传导性。
杨华也在此时出手。他的调和之力并非用于物质的塑形,而是用于更深层次的“赋能”与“调和”。那翠绿色的、充满生机的光晕,如同温暖的泉水,流过每一个正在成型的部件。这光晕并非强行改变物质的物理属性,而是渗透到其微观层面,抚平材料内部的应力缺陷,优化粒子排列秩序,使其物理性能无限接近当前材料的理论极限。更重要的是,杨华的调和之力,在这些材料中留下了一种独特的、稳定的“生命信息印记”,这种印记使得成品能与外界的天地灵气产生一种自然而和谐的共鸣,而非简单的能量掠夺。
这个过程,若是被任何一名本地修士看到,恐怕会当场道心崩溃,因为这完全违背了他们对“炼器”的认知。这不再是技艺,而是近乎于“创物”的神迹!
角落里,那个被废除修为、萎靡不振的黑煞宗俘虏,此刻已经完全看傻了。他张着嘴,喉咙里发出意义不明的咯咯声,眼中充满了无法理解的恐惧。他无法理解这是什麽手段,但他本能地感觉到,这比杀了他还要可怕千万倍。
大约一个时辰后,所有的光芒和内敛的能量波动缓缓平息。
祠堂中央的桌子上,出现了一件奇特的造物。
它的主体是一个巴掌大小、由无数细微青石晶格构成的半球体,外观呈现出一种深灰色,细腻而富有几何美感,宛如一个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半球体表面,镶嵌着三枚被重新切割、表面刻录了肉眼难以分辨的微观能量纹路的下品灵石,它们不仅提供能源,更作为灵气属性的参照基准。透过半透明的晶格,隐约可见内部由木质纤维构成的、散发着微光的能量回路,如同精密的神经网络。在半球体的正上方,悬浮着一片薄如蝉翼、完全由纯净灵气能量凝聚而成的透明“光屏”,光屏上没有任何内容,却散发着柔和的白光。
林可伸出手指,在那透明光屏上轻轻一点。
嗡——!
一声极其轻微、却仿佛能直抵灵魂深处的震鸣响起。半球体表面的三枚灵石骤然亮起柔和而稳定的光芒,内部的能量回路被瞬间激活,那些蜂巢状的晶格结构开始如同活物呼吸般,极其微弱的律动起来。霎时间,祠堂内,乃至祠堂外小范围内的灵气,仿佛受到了无形而有序的牵引,开始缓慢而稳定地向这个小小的装置汇聚,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肉眼不可见、但感知中十分清晰的灵气漩涡。
与此同时,那片悬浮的光屏上,开始浮现出清晰而复杂的图像与数据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左侧,是一个不断实时滚动的、色彩斑斓的频谱图,上面有无数代表着不同频率、不同属性灵气波动的波纹在跳跃、交织,旁边还有精确的数值标注。
右侧,则是一个三维立体的、可缩放旋转的环境模型,清晰地显示着以仪器为中心,方圆一里范围内的灵气浓度分布梯度,甚至能标识出不同属性灵气的聚集区域。模型上,几个光点格外显眼——代表林可和杨华的是两个深邃而稳定的光团,能量层级高得让仪器本身的标尺都有些模糊;代表老村长和几个身体强健村民的,是微弱但纯净的白色光点;而代表那个黑煞宗俘虏的,则是一个不断闪烁、驳杂不堪的暗红色光斑,其内部结构混乱,还被标注了多个警告符号。
“基础型号,‘灵气频谱分析仪’ Mark I。”林可平静地宣布了它的名字,仿佛这只是完成了一次普通的课堂练习,“目前有效探测半径一里,可实时监测并记录灵气的十七种主要活性频率波段、能量强度分布、纯度指数,并能初步分析其信息熵值(混乱度)与生命亲和度。具备基础目标锁定与深度扫描功能。”
她说着,意念微动,将探测焦点锁定在了角落里那个黑煞宗俘虏身上。
光屏右侧的三维模型立刻放大,将俘虏的身影清晰呈现出来。只见他整个人被浓郁的黑、红两色驳杂光斑笼罩,代表其修炼的煞气与生命力的混乱交织。在其胸腹处的气海位置,一团尤其深邃、不断散发紊乱信息的暗色区域被重点标记出来,旁边自动弹出诊断信息:
【目标个体:人类(修士)】
【能量纯度:31.7%(严重偏低)】
【信息熵值:8.9(高度混乱,存在恶性信息污染)】
【生命信息场完整度:67%(中度受损)】
【主要问题:能量回路多处淤塞及结构性损伤;信息场核心污染(煞气);丹毒沉积(高);建议立即进行全方位净化与修复。】
【威胁评估:低(当前状态)】
分析仪用毫无感情的合成音,清晰地念出了诊断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