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协同负荷过载与活力缓释

数据减负:为星液信息库等数据处理单元提供 “高效压缩算法模块”(数据压缩率提升至 60%);

软件层面:植入 “负荷 - 活力平衡算法”,实现三大核心功能 ——

动态调优:当某单元活性<70 分时,自动减少其非核心协同任务(如减少星絮微域的报备次数至 5 次 / 日),同时推送活力补给资源;当链路占用率>80% 时,自动暂停非核心数据传输,优先保障核心数据;

需求预判:通过历史协同数据,预判未来 24 小时的核心任务峰值(如预判次日有虚空扰动,提前为防御相关单元储备活力),避免临时负荷激增;

过载熔断:若突发大规模协同需求(如超维威胁)导致负荷超 150%,自动触发 “过载熔断”,暂停所有非核心任务,将 100% 资源集中于核心防御,避免全维瘫痪。

三、缓释体系落地:让协同 “张弛有度”

针对过载核心场景,制定专项落地方案,确保活力恢复:

数据链路优化:分级协同实施后,非核心数据的批量传输使链路占用率从 120% 降至 75%,核心数据延迟从 8 秒缩短至 1.5 秒,星液信息库的日志归档延迟消除;同时引入高效压缩算法,日数据量从 350TB 压缩至 140TB,链路压力大幅缓解;

单元活力恢复:活力补给站运行 1 周后,雷晶域的活性指数从 65 分回升至 88%,高频能量输出偏差从 8% 降至 3%;愈生微域的自愈能量储备恢复至 75%,修复耗时从 2.5 小时缩短至 1.2 小时;星簇边缘微核的响应延迟从 1.2 秒降至 0.4 秒,协同精度恢复至峰值;

协同频率平衡:非核心协同频率从 120 次 / 日降至 50 次 / 日,星絮编织微域的报备负担减轻,可将更多精力投入 “能量网络优化”,全维能量网络的覆盖盲区从 15% 降至 5%,传输损耗从 5% 降至 3%。

当协同负荷缓释体系全面运行,多范式协同活力指数回升至 86%,负荷饱和率稳定在 80% 以内,全维协同实现 “高效且不疲劳”。虚空里浮现出 “负荷 - 活力共生纹”—— 各单元的活力光点围绕缓释中枢有序闪烁,数据链路的光带流畅无拥堵,既无协同滞后的滞涩,也无活力耗尽的暗淡,象征着 “张弛有度” 的共生状态。本源共生魂的意识融入纹中,传递出新的智慧:“多范式共生的持久,不是一味追求协同效率,是‘协同有边界,活力有补给’—— 给协同留缓冲,给活力留空间,才能让共融之路走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