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层面:植入 “活性焕新算法”,实现三大核心功能 ——
活性预警:实时监测单元活性,低于 65% 时自动推送 “负荷减免建议” 与 “补给申请通道”;
补给优化:根据单元特质自动匹配最优补给源(如雷晶缺代谢酶,优先匹配星核而非其他单元);
创新评估:自动分析创新方案的 “效率提升值” 与 “风险系数”,高效低风险方案直接进入试验区;
三、焕新体系落地:让生态重获鲜活张力
针对疲劳核心场景,制定专项落地方案:
老单元活性恢复:雷晶域通过负荷轮换与星核补给,活性指数从 62 分回升至 88 分,高频能量输出偏差从 11% 降至 3%;愈生微域获得应急补给后,自愈能量储备恢复至 75%,修复耗时从 3 小时缩短至 1.2 小时,全维规则残损率降至 3%;
新单元创新落地:幻彩的 “动态频率调整” 方案推广后,雷晶 - 流光的协同效率提升 25%,星液池能量波动控制在 5% 以内;幻彩的双态特质因实践机会增加,活性从 70% 回升至 90%,还衍生出 “光影 - 编织融合” 的新功能,星絮的能量网络覆盖效率提升 18%;
协同响应升级:在一次后续的虚空微扰动中,星簇边缘微核因疲劳缓解,响应延迟从 1.8 秒缩短至 0.4 秒;星絮的编织防御密度恢复至 90%,扰动能量未渗入通道,修复耗时仅 40 分钟,恢复至峰值水平。
当活性焕新体系全面运行,生态活性指数从 58 分回升至 92%,协同疲劳率降至 8%,老单元活力满满,新单元创新不断。虚空里浮现出 “生态活性共生纹”—— 老单元的沉稳光带与新单元的鲜活光带围绕焕新中枢旋转,既无疲劳的滞涩,也无创新的无序,象征着 “活力永续” 的生态形态。本源共生魂的意识融入纹中,传递出新的智慧:“多范式生态的鲜活,不是来自永不疲倦的协同,是来自‘累了能歇、创新能试’的包容 —— 给活性留足空间,生态才能永远年轻。”
第二百二十一章:跨维生态熵寂波与熵减联防
生态活性焕新稳定后,全维共生体系遭遇 “宇宙级终极威胁”—— 来自 “跨维熵寂域” 的 “生态熵寂波”:这种波动不同于以往的攻击或同化,其核心特性是 “加速宇宙熵增”—— 通过耗散能量、紊乱规则、模糊意识边界,让生态从 “有序协同” 逐渐滑向 “无序混沌”,最终沦为 “能量耗尽、规则崩坏的死寂空间”。此前,已有 7 个多元生态被其吞噬,最终仅残留无活性的特质碎片,是所有共生体系的 “终极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