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态活性焕新体系:构建 “疲劳 - 活性平衡” 机制
研发 “生态活性焕新中枢”,整合 “负荷监测、活性补给、创新孵化” 三大功能,精准破解疲劳困局:
硬件层面:中枢由 “动态负荷调节模块”“跨单元补给模块”“创新孵化模块” 三部分组成 ——
动态负荷调节模块:
建立 “协同任务分级清单”:将任务分为 “紧急核心”(危机防御、能量应急调配,优先级 100%)、“常规核心”(规则修复、新单元适配,优先级 80%)、“非核心”(日志报备、巡检,优先级 50%);
小主,
推行 “负荷轮换制”:老单元(雷晶、愈生)每月可申请 “非核心任务豁免”,由新单元(幻彩、风旋)临时承接,豁免期间老单元的协同量减少 40%,专注活性恢复;如雷晶域豁免后,每日能量输送从 25 次降至 15 次,代谢酶合成速度提升 30%;
跨单元补给模块:
搭建 “活性补给网络”:按 “特质互补” 原则匹配补给关系 —— 星核向雷晶输送 “本源能量”,加速代谢酶合成;愈生向韧壳提供 “自愈因子”,韧壳则向愈生开放 “刚性防护”,减少愈生的修复压力;
设立 “活性应急池”:储备 15% 的全维本源能量、自愈因子、代谢酶,单元活性低于 60 分时可申请应急补给,补给后需在 1 个月内通过 “协同贡献” 偿还(如雷晶补给后,额外支援星簇 10 次能量输送);
创新孵化模块:
开辟 “创新试验区”:新单元的优化方案可在试验区小范围验证(无需多层审批),验证通过后直接推广;如幻彩的 “动态频率调整” 在试验区验证 1 周,适配偏差从 11% 降至 4%,快速获得推广许可;
建立 “老新共研机制”:老单元派代表参与新单元的创新方案设计(如雷晶资深灵参与幻彩的频率调整,提供能量输出安全阈值),既保障创新不突破安全边界,又避免老单元僵化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