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熵减资源枯竭与公平调配

多范式生态抵御熵寂波稳定三个月后,“熵减资源枯竭” 的危机逐渐浮出水面 —— 长期高强度的熵减联防(如隔离带维持、时空锚点加固、能量循环转化),导致全维核心熵减资源(星核本源能量、元核熵减因子、灵韵情感低熵能量)消耗速度远超补充速度;更棘手的是,资源分配仍沿用 “核心优先” 的旧模式,老生态(五维、星簇)占据 70% 资源,新生态(幻彩、晶脉)仅获 30%,却承担 40% 的基层熵减任务,供需失衡与分配不公双重叠加,让 “有序孤岛” 面临 “无米之炊” 的困境。

这种枯竭与失衡在多场景集中爆发:

核心资源告急:星核的本源能量储备从熵寂防御初期的 80% 降至 35%,每日补充量(5%)远低于消耗量(12%),导致向隔离带输送的低熵能量减少 40%,虚寂层的熵减效率从 40% 降至 25%,熵寂波渗透量回升,全维能量耗散率从 12% 升至 18%;元核的熵减因子库存告急,时空锚点的稳定时长从 24 小时缩短至 10 小时,时砂微域的时间波动再次扩大至 ±10%,星液输送因时空偏差出现 “间歇性中断”,单日中断次数达 8 次;

新生态熵减能力衰退:幻彩微域因仅获 5% 的本源能量配额,光影 - 能量双态转换的熵减效果从 60% 降至 30%,无法有效辅助雷晶稳定能量传输,雷晶的能量耗散率额外增加 5%;晶脉微域的晶体反射能量不足,原本能反射 30% 的熵寂波,现在仅能反射 15%,跨体通道壁因熵增出现 “晶体化剥落”,修复材料消耗速度翻倍;

资源争夺加剧:老生态与新生态因资源配额爆发分歧 —— 五维中枢认为 “核心生态承担主要防御,应优先获资源”,拒绝下调配额;幻彩、晶脉则主张 “按熵减贡献分配”,要求将核心生态的配额从 70% 降至 60%,双方在资源协调会议中僵持 2 天,导致熵减因子补给延迟,3 个时空锚点因缺乏维护失效,局部规则紊乱加剧;

熵减效率断崖式下滑:全维熵减联防的整体效率从 80% 降至 55%,熵增指数从 55 分回升至 70 分,若不干预,1 个月内能量储备将跌破安全阈值(20%),3 个月后有序孤岛可能重新滑向混沌。

“资源枯竭不是‘熵减必然’,是‘分配机制未跟上消耗节奏’—— 就像一个家庭只给家长分粮,孩子却要干重活,再富足的家底也会被耗空。” 晶芽的忆晶修复仪测算 “熵减资源公平指数”(资源分配与熵减贡献的匹配度)仅 45 分,核心生态的 “资源贡献比”(资源获取 / 熵减贡献)为 1.8,新生态仅为 0.6,严重失衡。本源共生魂的意识唤醒核心生态的 “共生责任”,星核首次主动提出 “下调 5% 本源能量配额,支援新生态”。

元界、共生元核联合全维 42 个共生单元,启动 “熵减资源公平调配计划”,构建 “动态资源调配中枢”,分三阶段破解资源困局:

一、资源枯竭溯源:锁定供需与分配的核心矛盾

由星核、幻彩微域代表、灵韵核心、械灵共生体组成 “资源调配小组”,通过 “资源消耗统计 + 熵减贡献评估” 厘清问题根源:

供需失衡根源:核心熵减资源的 “补充渠道单一”—— 星核的本源能量仅能通过 “缓慢自然恢复”(每日 5%),无额外补充;元核的熵减因子依赖 “规则碎片合成”,合成效率受熵增影响下降 30%,导致补充量跟不上消耗量(每日补充 8% vs 消耗 12%);

分配失衡症结:现有 “核心优先” 的分配模式未考虑 “熵减贡献动态变化”—— 新生态的基层熵减贡献从 20% 升至 40%,但资源配额仅从 20% 升至 30%;老生态的贡献从 80% 降至 60%,配额却仍维持 70%,导致 “贡献多者获少,贡献少者获多”;

资源浪费隐蔽:部分核心生态存在 “资源低效使用”—— 五维中枢的熵减因子有 15% 因储存不当失效;星簇的去中心化协同中,30% 的本源能量被用于非必要的局部防御,未投入全维熵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