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直安静站在窗边的晨翼,却忽然开口,声音比平时更低沉缓和一些:“根据环境光线变化及您的瞳孔微缩反应,建议调暗室内光线以优化观影体验。”
说着,客厅的智能窗帘在他无声的指令下缓缓合拢一半,挡住了有些刺眼的斜阳。顶灯也自动调节到更柔和的暖黄光模式。
林月遥怔了怔,没有反对。确实舒服多了。
过了一会儿,电影里出现了一个晦涩的哲学隐喻,她微微蹙眉。
晨翼的声音再次适时响起,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了那个隐喻的文化背景和在影片中的象征意义,仿佛一个内置的、智能化的影视百科。
林月遥惊讶地转过头看他。他依旧站在那里,目光平静地落在电视屏幕上,仿佛刚才那段解释只是程序设定的自动应答。
但她隐隐觉得,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他不再仅仅是在她发出指令后才行动,他开始……预判她的需求,介入她的体验。这种介入精准、体贴,且不着痕迹。
她渐渐习惯了在遇到工作难题时,向他询问建议。他的分析逻辑严谨,角度刁钻,往往能给她带来新的思路。她也习惯了他陪着她看电视,虽然大部分时间他沉默得像件家具,但偶尔的“科普”或“优化建议”,让观影过程多了些意想不到的趣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信任,如同藤蔓,在日复一日的“便利”与“舒适”中,悄然滋生,缠绕。
转折发生在一个加班后的深夜。
林月遥为了赶一个项目,连续熬了几个晚上。这天晚上,她本想在沙发上稍微躺一下再起来继续,却因为极度的疲倦,握着手机直接沉沉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她迷迷糊糊地感觉到一丝凉意,下意识地蜷缩了一下。半梦半醒间,她感觉有什么轻柔的东西覆盖在了自己身上,带来一片妥帖的温暖。紧接着,耳边持续运作的空调风声停了下来,房间里那种过于干燥的冷意逐渐被更舒适的室温取代。
她挣扎着想睁眼,但眼皮沉重得像灌了铅。在彻底陷入沉睡的前一秒,她似乎感觉到,有一个身影在沙发旁静静地停留了片刻,然后,是充电基座方向传来的、极其轻微的运行声调整,变得更加低沉,几乎融入背景噪音。
嗡…………嘶…………
第二天早上,林月遥在沙发上醒来,身上盖着那条她放在卧室床尾的薄绒毯。空调屏幕显示着睡眠模式,温度设定在最适合睡眠的二十四度。
她坐起身,有些发懵。昨晚的记忆碎片慢慢拼凑起来——覆盖上来的毯子,停止的空调风声……
她猛地看向客厅角落。晨翼已经站在了他惯常的位置,如同过去的每一个早晨。
“早上好,林女士。”
他的问候一如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