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春雷动地 万盛模式破土生

四合院局外人 高夫 1859 字 4个月前

“哗——!”台下再也抑制不住,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爆发,经久不息。

乡镇干部们激动得满脸通红,用力鼓掌。减负!希望!实实在在的盼头!

小肖区长这声惊雷,炸响在万盛沉闷的早春,也迅速通过乡村小路,传遍渝南大地。

“小肖区长,硬气!”

“跟着肖区长干!有奔头!”

“五年!五年不用愁那要命的提留款了!我家那几亩坡地,全种药材!”

沸腾的情绪不仅在万盛蔓延,更辐射到周边的綦江、南川、桐梓、利川。

万盛制药(筹)的联络员和农大技术小组,开始频繁出现在这些邻县。

“公司+农户”、“保底收购”、“技术包教包会”、“万盛模式”……成了最热门的词汇。

“看人家万盛的小肖区长!”成了渝南及黔北、鄂西毗邻地区农民口中,最常提起、带着敬意的称呼。

三月底的京城,春意盎然。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弦乐悠扬,水晶灯洒下柔和光辉。新郎肖承志与新娘秦颂歌的婚礼,雅致而不失底蕴。

肖镇一身挺括中山装,站在廊柱旁,端着香槟,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冷峭,对身旁同样正装的肖承功低语:“瞧瞧,九桌。钓鱼台。你老秦叔还口口声声‘低调’……这低调,可真够‘朴素’的。”

肖承功莞尔,抿了口酒。水晶灯的光芒落在他眼底,映照着衣香鬓影、觥筹交错。七哥承志挽着美丽新娘,接受祝福,光彩照人。这是家族的荣耀时刻。

然而,他的手指却无意识地隔着西裤布料,触碰到口袋里一个硬硬的小东西——一个拇指大小的玻璃瓶,里面装着离开万盛时,从一个试点村山坡上取下的、一小撮灰黄色的土壤样本。指尖传来的微凉粗糙感,瞬间将他从浮华的云端拉回现实。

耳畔似乎回荡着田间地头带着浓重乡音的质朴问询:

“肖区长,免五年提留款?您说话算话?”

“小肖区长,这柴胡苗子,真能种活?真能卖钱?”

“肖区长,我们跟你干!你说咋整就咋整!”

还有父亲那沉甸甸的拍肩:“看你的了。”

他捏紧了口袋里的玻璃瓶。繁华的京城,辉煌的钓鱼台,如同一个巨大耀眼的标杆。

承功的目光越过人群,投向窗外广阔的天空。

总有一天,他要让万盛石头缝里刨食的山里人,让那些签下合同、眼中重燃希望的乡亲们,也能真正过上衣食无忧、脸上有光、心里有盼头的好日子。那才是他肖承功该立下的功业。

他仰头,将杯中拉特女神香槟一饮而尽。微涩的酒液滑过喉咙,点燃了胸腔里更炽热的火焰。

京城很好,但万盛,才是他的战场。他转身,脸上挂起得体的微笑,向新人迎去。口袋里的那瓶土壤,沉甸甸的,贴着他的心口,像一枚无声的勋章,一份时刻提醒的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