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辽的先锋骑兵,是在周瑜撤退后的第二天傍晚抵达襄阳的。
三千精骑,人马皆覆轻甲,兵刃寒光凛冽,虽经长途奔袭,队形依旧严整,无声地透出一股百战精锐的肃杀之气。为首一将,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目光如电,正是荡寇将军张辽张文远。
当这支生力军出现在襄阳城外,看到那残破不堪却依旧飘扬着曹军旗帜的城头,以及城外战场上尚未完全清理的惨烈痕迹时,即便是见惯了沙场惨状的张辽,瞳孔也不由得微微一缩。
城门大开,陈暮率领文聘、王粲等主要属官,出城相迎。陈暮的手臂依旧吊着,脸色因失血和疲惫而显得有些苍白,但腰杆挺得笔直,眼神沉静如初。
“文远将军,辛苦了!”陈暮迎上前,拱手道。
张辽翻身下马,快步上前,一把托住陈暮的手臂,目光扫过他臂上的伤和眉宇间的倦色,沉声道:“明远兄!才是真辛苦了!辽在途中,闻兄力保襄阳不失,独抗周瑜旬月,心中敬佩万分!此战,兄当居首功!”
他的话语真挚,带着军人特有的直爽和对强者的尊重。陈暮苦笑着摇了摇头:“败军之将,何敢言功?若非文远将军及时来援,震慑周瑜,暮与这满城军民,恐已葬身火海。请,城中叙话。”
两人并肩入城,文聘、王粲紧随其后。张辽带来的骑兵则井然有序地在城外预定的区域扎营,与文聘的水军残部互为犄角,襄阳城的防御力量瞬间得到了质的提升。
郡守府内,灯火通明。陈暮简要介绍了这近一个月来的守城血战,尤其强调了周瑜用兵之老辣和江东士卒之悍勇。
张辽听得面色凝重:“周郎确乃劲敌。其主动后撤,非惧我援兵,实乃以退为进,另寻战机。明远兄不追击,实乃明智之举。”
陈暮点头:“然也。我军久战疲敝,亟需休整。周瑜退而不乱,于荆山、汉水间立寨,其势犹在。眼下,稳固荆北,恢复民生,整训士卒,方是首要。”
张辽表示赞同:“丞相亦有此意。赤壁……呃,襄阳水战小挫,虽未伤根本,然亦需时间休养。丞相命辽暂驻襄阳,听候明远兄调遣,巩固防线,防范周瑜再次北进,同时……”他顿了顿,压低声音,“留意刘备动向。”
随着张辽大军的到来和周瑜的暂时退却,襄阳城乃至整个荆北地区,终于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陈暮立刻投入到繁重的善后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