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长青架构”的灵感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林长青那句“不和谐音符”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所有人心头荡开层层涟漪。王工和工程师们脸上的迷茫和挫败尚未完全褪去,就被一种更深的困惑取代。

“不和谐音符?”王工喃喃重复,他盯着林长青手指指向的那个核心逻辑区域,试图用自己积累了几十年的芯片设计经验去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林总,您指的是……时序问题?还是信号完整性……”

林长青缓缓摇头,他走到全息控制台前,手指在空中虚划。随着他的动作,庞大的泰坦V模型被暂时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简化的、不断脉动的能量流动态示意图。

“不是你们理解的物理层或逻辑层问题。”林长青的声音依旧带着一丝沙哑,但眼神却越来越亮,仿佛有星辰在其中生灭,“是更深层的东西。是它的设计哲学,它的‘呼吸’方式,本身就带着一种……为了追求极致同步而不得不存在的、固有的‘僵硬’。”

他放大能量流示意图的局部,指向那些代表着周期性“清账”机制的、极其细微的“断点”。

“看这里,还有这里。”他的指尖划过那些规律的、如同心跳般存在的能量低谷,“为了维持全局强一致性,它必须定时‘刹车’,哪怕只是皮秒级的停顿。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为了保持绝对整齐的方阵,不得不牺牲掉个体最灵活、最本能的反应。”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提出了一个看似与芯片设计毫不相干的问题:“你们觉得,人类的大脑在处理复杂信息时,比如同时听音乐、看风景、思考问题,需要这样一个中央指挥官,定时让所有神经元停下来‘对表’吗?”

众人一怔。

一个年轻的工程师下意识地回答:“当然不用!大脑是分布式、异步处理的……”

他的话戛然而止,眼睛猛地瞪大了。

林长青的嘴角弯起了一个清晰的弧度:“没错。大脑不需要全局强一致性。它依靠的是海量神经元之间动态的、弹性的连接,是局部的高效协作与信息冗余。它允许一定程度的‘混乱’和‘延迟’,以此换来更高的并行效率、更强的容错性和……更低的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