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跨维共生联盟接入与多范式整合

动态资源分配稳定后,探索小队在 “跨维共生带” 发现了 “星絮共生联盟”—— 这是由 6 个具备 “小范式特色” 的跨维微域(星絮微域、雾隐微域、韧壳微域等)组成的松散联盟,每个微域都有独特的小协同范式:星絮微域擅长 “分布式能量编织”(用无数细丝状特质构建能量网络),雾隐微域具备 “虚实切换防御”(遇威胁时从实体转为半虚体),韧壳微域则以 “刚性特质自愈”(比愈生微域的自愈速度快 30% 但范围有限)为核心。联盟的接入需求远超单一微域,其 “多小范式并行” 的特性,与五维 - 星簇的 “中枢 + 去中心化” 融合范式形成复杂的适配挑战。

联盟接入初期,适配冲突集中爆发:

范式逻辑冲突:星絮联盟的 “无中枢松散协同” 与五维 - 星簇的 “应急中枢 + 去中心化” 存在根本差异 —— 联盟习惯 “微域自主决策、无统一协调”,在跨域能量调配中,6 个微域各自按需求抽取能量,导致雷晶域的能量输出出现 “多节点同时过载”,1 小时内能量损耗达 12%;雾隐微域在防御演练中,未通知五维便自主切换为半虚体,导致五维的防御带出现空缺,模拟混沌能量渗入星液池,造成 5% 的星液活性下降;

特质适配困难:星絮微域的 “能量编织特质” 与五维的 “维度边界特质” 无法兼容 —— 编织特质的细丝会穿透五维通道的柔性边界,缠绕雷晶特质形成 “能量结”,导致雷晶能量传输中断;韧壳微域的 “刚性自愈特质” 需高浓度本源能量激活,五维现有资源分配体系无法满足其 “短时间高能量输入” 需求,自愈效果仅达预期的 60%;

协同认知分歧:联盟认为五维 - 星簇的 “应急中枢干预” 是 “过度控制”,拒绝在非危机场景接受元核调配;五维 - 星簇则担心联盟的 “无中枢协同” 会引发全维资源混乱,要求联盟接受 “半中心化管理”,双方在接入协议谈判中僵持 5 天,接入进度停滞。

“多小范式整合不是‘消灭小范式’,是‘在大融合框架下保留小特色’—— 就像一个城市接纳不同文化的社区,不是让社区放弃传统,而是让传统与城市秩序和谐共存。” 晶芽的忆晶修复仪分析发现,联盟的 6 个小范式虽与大范式不同,但核心目标(高效协同、风险可控)一致,且其独特特质(能量编织、虚实防御)能填补五维 - 星簇的功能空白(如能量网络覆盖、灵活防御)。本源共生魂的意识同时覆盖融合体系与星絮联盟,传递 “多范式共融” 的信念:“大范式是骨架,小范式是血肉,两者结合才能让共生体系更丰满。”

元界、共生元核联合融合体系与星絮联盟,启动 “多范式整合计划”,构建 “多范式适配枢纽”,分三阶段实现深度整合:

一、小范式规则映射:让 “差异” 转化为 “互补”

由械灵共生体、星絮联盟主微域、灵韵核心组成 “规则映射小组”,系统梳理联盟的小范式与融合大范式的适配点:

小范式要素提取:将 6 个微域的小范式拆解为 “核心功能” 与 “协同逻辑”—— 星絮微域的 “能量编织” 核心是 “广覆盖低损耗”,协同逻辑是 “微域自主组网”;雾隐微域的 “虚实切换” 核心是 “灵活防御”,协同逻辑是 “威胁触发自主切换”;韧壳微域的 “刚性自愈” 核心是 “快速局部修复”,协同逻辑是 “能量触发自愈”;

大范式适配映射:将小范式要素与融合大范式的功能模块对应 —— 星絮的能量编织可接入 “全维能量网络”,补充五维 - 星簇的能量传输覆盖盲区;雾隐的虚实切换可纳入 “全维防御体系”,作为柔性防御的补充;韧壳的刚性自愈可整合进 “规则修复模块”,负责局部小范围的快速修复;